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的結構都以木結構為主 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古建築的結構都以木結構為主 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日期:2016/12/15 1:30: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對木結構青瓦古建築的防火保護的問題,應認真研究木結構建築的火災的特性。

    木結構建築群的火災起因有兩種:一是自然現象造成的,如雷擊起火;另一是人為造成的,如電器火災、生活用火不慎、小孩玩火、燃放煙花爆竹和人為破壞等幾種情況。對這些火災的特性應認真研究。同時在文物建築群內要做到:在庭院內不亂存放可燃物;

    不在建築物內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對照明和設備用電的安全要經常檢查;對於其他可能會出現火災情況的要加強管理,堵塞造成火災的漏洞。對現代建的高壓電網、加油站、燃氣站等都應遠離文物古建築。 安裝火災報警。在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內安裝火災報警,在GBJ16—87《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中已有明文規定。在木結構的古建築中應安裝哪類火災報警探測器更好些,這是值得研究的。早在1987年~1992年,為故宮安全工程選擇火災報警探測器時,沒有選到理想的設備,當時只是將就使用電子感煙探測器、紅外對射感煙探測器、光纖感溫等器材。

    消防供水到位。對有木結構的古建築群應有消火栓,消防供水管網或建立消防水池,以便滅火時備有充足的水。應有防破壞、防放火的手段,從崇禮門的火災看,對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應有防破壞、防放火的手段和制度,以確保護文物建築的安全。

宮殿建築的屋頂是多層次的混合構造,最不容易破壞。在救火時,不管有多少水槍向屋面噴水,都達不到滅火的目的。韓國的崇禮門滅火過程,可以看到水噴向屋面的壯觀景象,到能將火撲滅時,整個構架也就都燒毀了。

    還有破拆的問題,如果將青瓦摘掉,要將10厘米~20厘米(有的灰、泥背厚達到40厘米~50厘米)厚的各層灰、泥背刨開,也是很費勁的,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想在景陽宮破拆的消防隊員應是有體會的。

    在這裡講這些,是想讓消防部門了解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情況,以便制定滅火方案,木結構古建築滅火不能與一般民用建築一樣采用破拆,由屋面噴水來滅火的辦法;同時作為文物的安保部門,一旦出現火災,應懂得怎樣滅火。

    這些水沿著雨水溝和院門門檻上流到橫街的雨水溝。現以滅火用6支水槍來計算,3個小時內就要324立方米的水。在故宮消防用水是方便的,筒子河水是用不完的。利用消火栓滅火,由消火栓接水龍帶、水槍,由人來掌握滅火。水的來源有市政消防管網供水,河湖水,儲水池的水等。由崇禮門滅火的過程可以看出:歷經5個多小時,由30輛消防車帶動多少水槍,一齊向崇禮門噴水。這種噴水的辦法是將水直接噴到屋面的瓦上,沒有直接噴到起火點,再多的水、再多的消防車,都是沒有用的。

    這種由水槍向屋面噴水的辦法和崇禮門的滅火方法如出一轍,其結果應是相同的。然而,故宮的景陽宮並沒有燒到崇禮門那個地步。大約救火已過了3個小時的時候,當故宮博物院早年的老消防隊員李志明(當時是安全工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

    用水滅火的歷史很久了,采用現行的用水滅火技術也有多種,如水噴淋、水幕、水炮、消火栓和水槍等。

    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火災多是室內的火災,水噴淋滅火系統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它對木結構青瓦建築的滅火不是都有作用的,如1987年8月24日夜北京故宮景陽宮雷擊起火。當時的雷擊起火點是在兩個雷公柱(正吻下的木柱)和匾額後的吊環處。在那裡可以讓水噴頭向上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