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南京南朝石刻保護規劃2014年底有望出台

南京南朝石刻保護規劃2014年底有望出台

日期:2016/12/15 1:19: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散落在棲霞、江寧的19處南朝石刻,將有整體保護規劃方案,預計,相應的規劃方案年底將出台。

  昨天,在南京市文廣新局召開的“南朝石刻非法拓印塗污事件”案情通報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對六朝石刻的調查,他們發現,近30年來,南朝石刻飽受酸雨的侵蝕,讓病情加重。怎麼保護這些散落在田野的“國保”呢?目前,正在委托中國文化遺產院為南京南朝石刻做保護規劃方案,有望年底制作出來,並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通過。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事件回放

  全國首次拘留

  非法拓印文物當事人

  近日,現代快報報道了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蕭憺墓神道龜趺石碑、以及蕭景墓神道石華表遭非法拓印一事。

  “嫌疑人郭某被行政拘留7日,並處以罰金500元,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對非法拓印文物的當事人處以行政拘留。”南京市文廣新局文化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清洗被郭某污損的南朝石刻,棲霞區文化旅游局組織專業文保機構進行清洗,目前已花費超過3萬元。因此,棲霞區方面還計劃對郭某提起民事訴訟。

  這次案件中,南京市文物保護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為公安部門偵查、破獲提供了有效證據。“目前,公安部門正在為4名志願者申報見義勇為獎,我們也考慮該給他們進行經濟上的獎勵。”

  最新進展

  近30年酸雨太毒,南朝石刻風化加速

  在南京,一共有19處南朝石刻散落在棲霞、江寧兩區。這些石刻的處境如何?

  “19處石刻大多都抬升過。”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處長吳靖透露,這些石刻為南朝的帝王們鎮守陰宅1400多年,由於周邊環境的不斷變化,大多石刻被抬升了兩三米高。“這麼做,是免於石刻浸泡在水裡。”

  除了周邊的變化,這麼多年,南朝石刻也進入了一個老化期。“近30年的酸雨太毒辣,對南朝石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有的石刻原本表面有非常清晰的文字,但現在都模糊不清了。”吳靖舉例說,上世紀50年代,南京保存狀況最差的是蕭憺墓的石刻,當時專門為它建了保護亭;“現在,蕭憺墓的石刻成了保存狀況最好的。為什麼?因為有保護亭,酸雨落不到石刻身上。”

  將來,這些石刻該怎麼辦?據介紹,目前文化、規劃部門已經啟動南朝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吳靖表示,這次保護規劃,並不是針對某一處南朝石刻,而是針對南京所有南朝石刻。

  “國內最高等級的文保機構——中國文化遺產院參與,總的思路是原址保護,劃定保護范圍,周圍建築限制高度、限制體量,建築外立面塗色與石刻風貌保持一致。”這個規劃有希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出台。

  考慮使用保護古希臘遺址的塗料

  1400多年的風吹日曬,加上酸雨的侵蝕,一些石刻傷痕累累。上世紀80年代,為了給石刻療傷,文物專家在開裂的石刻上,填充了環氧樹脂。但30多年過去,這些修補的環氧樹脂變成了黃色,開始脫落,脫落的時候帶著石刻表皮一起脫,石刻表面的“傷”進一步加大。

  今後怎樣給石刻療傷?吳靖表示,對南朝石刻的修復將強調“物理修復”,具體說來,將采用建造碑亭加頂的方式,使石刻免遭風吹雨淋。同時,他們還關注了一種用在古希臘遺址上的德國修復塗料。“如果這種塗料在雅典古希臘遺址的保護上卓有成效,將來也可能用在南朝石刻的保護上。”

  田野文物加裝探頭將在全市推廣

  非法拓印發生後,棲霞區啟動了文保新方案:將在全區38處市級文保單位加裝探頭,全天24小時監控,畫面既傳輸給區公安分局,又傳送到棲霞區文化旅游局的監控室,由專人值守。“一個大屏幕上分成38個小屏幕,顯示文保單位實時畫面。”

  南京市文廣新局人士表示,將在全市范圍推廣棲霞區建立田野文物監控平台的創新舉措,特別是較偏僻的田野文物,盡可能加裝探頭。同時位於企業廠區、駐地內部的不可移動文物,將推動責任單位簽訂文保責任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