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9日,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2015年會在江西景德鎮召開,來自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山東青島八大關、山西祁縣晉商老街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代表參加了會議。該次年會的召開,引起社會各界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狀況的關注。據記者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活動自2009啟動以來,已評選出50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築風貌保存完好的名街,一直以來,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街區在老街整治、街區內歷史建築修復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街區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修繕整治,延續老街原有風貌
海南海口騎樓老街為國內現今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是2009年入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隨著歷史變遷,當年繁華的騎樓老街面臨著建築結構老化、市政設施差、居住密度大等問題。2014年8月,海口騎樓老街博愛北路、水巷口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啟動。
海口騎樓辦副主任趙愛華表示,在老街修繕過程中,堅持了“修舊如故”“最小干預”“傳統工藝”等原則。“把騎樓歷史上有積極意義的干預痕跡盡可能保護下來,原汁原味地傳承歷史。同時,還注重提升建築的功能,包括外牆面的全面修復加固、牆體的防水處理、基礎設施的改善等。”她說。
趙愛華介紹,經過修繕,騎樓老街內部交通擁擠、風貌混亂等問題逐步改善。中山路經過改造,變身為一條休閒步行街,而早已提上日程的老街內老字號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聚合號”“正興選鋪”“德興布廠”等老字號已重新開門迎客。
與海口騎樓老街修繕幾乎同時進行的,是河口明清古街的整治。河口明清古街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街內分布著大量古民居、會館、廟宇,於2013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街由於缺乏必要維護,日漸破損。日前,總投資約5億元的河口明清古街整治項目啟動。據了解,此次將對明清古街的路面以及其內民居的外立面進行改造和優化,並恢復部分老字號、名商鋪。此外,還將對老街內的排水系統和電路等基礎設施系統升級,力求在保持其原有風貌的前提下,讓老街的硬件配套得到改善。
修復保護,讓街內老建築得以傳承
如果把歷史街區比作一篇優美悠揚的樂章,那麼其內的古建築就是樂章中躍動的音符,要把歷史街區這篇樂章演奏好,保護好其內的每一棟古建築是關鍵。一直以來,街區內古建築的修復成為各大名街緊抓的重要工作。
青島八大關占地150萬平方米,因其主要大路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而得名,街區內集中了英式、法式、德式等20多個國家風格的建築,於2009年成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近幾年,不斷有網友爆料其內的一些老建築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成為危樓,例如榮成路23號樓頂瓦片破損,外側牆面因牆皮脫落露出了內部結構。建築內部各種老舊電線纏在一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近日,正陽關路21號、韶關路24號、榮成路36號、榮成路23號四棟建築的系統性修復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以及資金支持。“維修工程從10月初開始,預計12月底結束。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加固屋頂結構,更換損壞部分。內外牆面按照原來風格修復粉刷。電路、水路和排水線路損壞的地方也要進行針對性修復。”八大關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種老建築修復行動在各大名街普遍進行著。三坊七巷管委會副主任凌敏介紹,今年,三坊七巷會同福州市規劃局、文物局等單位,分33批次對三坊七巷等街區內文保單位、文物登記點、歷史建築及風貌建築保護修復方案進行了審查,還積極督促三坊七巷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三坊七巷內歐陽花廳、鄭孝胥故居等第六批歷史建築的驗收工作。
2012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晉商老街位於山西祁縣昭馀古城內。祁縣昭馀古城管理處副主任高繼川表示,日前,古城內的渠家大院、長裕川茶莊、晉恆銀號、宏晉銀號等古建築得到修復。同時,昭馀古城管理處還會同當地派出所、供電公司、消防隊等相關部門對老街內建築結構簡陋、防火間距小、消防基礎設施差、電氣線路老化、防火安全條件薄弱的古民宅電氣線路進行了排查摸底,確保老建築的消防安全。
提升挖掘,全方位、多維度展示老街
凌敏表示,為了做好三坊七巷提升工作,三坊七巷管委會完成了三坊七巷內吉庇路和楊橋路的標識設計工作、三坊七巷第五立面和院落景觀綠化的規劃設計工作,還整理完成了三坊七巷內80多個院落的文化標志牌內容,新的院落標識牌涵蓋了院落建築類型、歷史演變、保護修復情況及微信二維碼等內容,為游客提供更為全面詳實的信息指引。
凌敏介紹,為了更好地紀念並挖掘三坊七巷名人文化遺產,三坊七巷管委會還著手進行《三坊七巷名人翰墨全集》出版工作,並推進三坊七巷楹聯文化知識普及本《三坊七巷楹聯大觀》的出版工作,目前已確定了出版內容、完成招投標程序等。
高繼川也表示,祁縣昭馀古城管理處對古城區內建築物和晉商老街臨街店鋪作系統全面摸排、記錄、存檔,建立了千院千檔,整編了五冊(六本)資料,包括《國家歷史文化名街·晉商老街店鋪圖文集》,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晉商老街古色古香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