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尋訪“日出初光先照”的燦爛文化

尋訪“日出初光先照”的燦爛文化

日期:2016/12/15 1:21: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一般人看來,文物考古是神秘而遙遠的。如何讓人們熟悉身邊的歷史文化遺產,了解本地歷史,更加熱愛祖先遺留下來的豐厚文化財富,形成文物保護的社會合力,是文物工作的一項重要的社會課題,也是我們探索開展文化遺產尋訪活動的初衷和目的。”日照市文管辦主任胡善義日前接受采訪時說。

  從2011年3月開始,日照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組織開展文化遺產尋訪活動,普及文化遺產知識,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提高市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這項活動還獲得“第二屆日照市文化創新獎”。

  日照,“日出初光先照”之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東夷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陵陽河遺址發掘的原始陶文早於甲骨文1500多年,為我國文字始祖;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兩城鎮遺址直至上世紀80年代還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日照黑陶被公認為是華夏文明瑰寶;河山摩崖石刻“日照”二字為世界漢字摩崖之最;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山東三大文化;丹土、兩城、堯王城、陵陽河遺址昭示著日照深厚的文化底蘊。

  胡善義介紹說,日照市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7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普查登錄文物點1236處,其中古遺址765處、古墓葬241處、古建築61處、石窟石刻3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39處。“燦爛的歷史文化與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了日照市作為濱海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古遺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動文物,民眾接觸機會很少,對其重要價值也缺乏基本認識。”

  文化遺產尋訪活動特別邀請具有較深文字功底、熱愛文物事業的特約記者組成尋訪組,實地尋訪,並撰寫尋訪報道。尋訪活動堅持每一處遺址必到現場,文物工作者像導游一樣,實現整理並提供尋訪所需資料,與各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溝通,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文物保護組織聯動,向尋訪者講解這片土地曾經的歷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有時尋訪小組還走村入戶,找熟知歷史民情的當地專家和老人聊天。田間地頭,村巷天井,尋訪小組細細感知每一段歷史,挖掘歷史長河中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胡善義說:“注重專業性與文學性的有機結合,既客觀嚴謹地介紹日照每一處歷史文化遺產。尋訪者成稿後,由專業人員嚴格把關,從文物專業角度對稿件逐字逐句斟酌推敲,有爭議處還要組織許多專業人員乃至專家共同探討,刪除失實部分,同時補充更加翔實的考古歷史資料,保證尋訪報道忠於學術,忠於歷史。同時,文章又把每處文化遺產關聯的歷史、典故娓娓道來,嚴謹中不失優美。”

  據介紹,這一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活動開展一年來,已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所關注,最多時,尋訪隊伍中的志願者可達20余人。

  日照市在對文化遺產進行尋訪的同時,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巡查督查,認真做好文物執法督察巡查台賬,及時掌握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現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每一次實地尋訪,是人們親近歷史了解文化遺產的過程,也是一次文物執法巡查的過程。

  胡善義說:“2011年4月,在對經濟技術開發區崮河崖遺址進行尋訪時,工作人員發現保護標志碑局部被推倒在路邊,立即責成隨行的開發區工作人員盡快重新樹立,確保文物保護標志碑安全醒目。7月,在對東港區海曲故城進行尋訪時發現北部村莊建築逼近該墓群,存在安全隱患,工作人員立即要求東港區文體新局嚴密關注,嚴格控制海曲故城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及時制止威脅古墓葬安全的行為。”

  文化遺產尋訪活動,深入挖掘日照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文化遺產更加全面立體的呈現給廣大市民。在這一過程中,配合宣傳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取得良好效果。在對當地村民進行采訪的同時,文物工作者還積極主動地向他們講解相關文物知識並進行文物法律法規宣傳,引導他們熱愛、支持和參與文物保護事業,提高文物保護意識,為下一步落實文物看護員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