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西文化 給泰國友人全新的感受

山西文化 給泰國友人全新的感受

日期:2016/12/14 11:38:5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文化和泰國文化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泰國有很多華人華僑,不管是在慶祝傳統節日還是在舉行祭祖儀式的時候,都能體現出中泰兩國人民的關系已經越來越緊密。此次,“山西品牌絲路行”到泰國進行推介,將會讓更多的泰國人對中華古文明的發展進程有個全面的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化走進泰國,相信會給泰國人民帶去一種全新的感受。

  A 佛教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史

  泰國原名暹邏,大概自南宋時候和中國就有交流,明時達到鼎盛。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非常頻繁,明成祖曾派鄭和率領艦隊七次下西洋。暹邏位於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是必經之地,當時隨鄭和旅行的人有很多選擇留在了暹邏。那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住。跟隨鄭和的馬歡寫了一本書《瀛涯暹勝覽》,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國周千裡,外山崎岖,內地潮濕。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槟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籐扎縛甚牢固。上鋪籐簟竹席,竹臥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迦以錦绮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

  從這裡可以看出,泰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佛教,而且和中國有一定關系。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國內大部分人信奉佛教。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密切關系。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游,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山西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佛教歷史也非常悠久。山西地區的佛教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基地之一。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到隋唐時候進入鼎盛,其間,大體經歷了佛教經典在中國大量傳播、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這樣幾個發展階段。在這幾個階段,都顯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歷史貢獻,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是法顯、慧遠、昙鸾等幾位高僧。

  山西佛教著名,和厚重的古文明分不開。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華夏族與北方各民族文化交匯的天然通道,是中原農耕經濟與北方游牧經濟沖撞對接的前沿陣地。上古時期,中原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漸融合於華夏族,接受了較為先進的華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山西成為戰國法家、縱橫家、名辯家和兵家的發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脈,由此形成蔚為大觀的三晉儒學。

  山西有不少古文明遺址,從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時期的吉縣柿子灘遺址上,有兩處巖畫被視為人類最早的藝術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遺址中,出土了屬於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罄,太原義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埙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樂器。還有,離石的漢畫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黃河鐵牛,元代晉南雜劇,都表明山西在人類文明演進中一直位居世界東方藝術苑林的前列。

  B 山西古建築瑰麗露天博物館之名不虛

  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中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想到山西來旅游和進行文化研究的泰國友人,不能不知道這些古建築,它們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其中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南禅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捨利塔最為有名;恆山懸空寺建於北魏時期,懸在懸崖峭壁上,十分驚險奇特;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荟萃的游覽勝地;平遙古城是中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珍品;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莺莺傳》故事的發生地;解州關帝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岡石窟是中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雕刻精細,氣勢雄偉;應縣木塔建於遼代,高67.31米,是中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還有不少大院文化,比如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了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這些地上的古建築群體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露天博物館,那可真叫個地大物博!

  同樣,泰國的地上建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豐富多樣的博物館,這裡的建築以特色出名,有石宮、寺廟、佛塔、宮殿等。佛教寺廟是全球著名佛教寺廟集中地,其中最為出名的佛教寺廟分別是臥佛寺、玉佛寺、大王宮、雲石寺、集拉達宮和阿南達宮六大佛教寺廟,每一座寺廟都樸實無華,但在泰國人民心中,卻因務實與親和而成為聖地。泰國佛塔眾多,並且造型千姿百態,如清邁府的七頂塔,塔猶如我國北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喃奔府的四方塔模仿錫蘭(今斯裡蘭卡)鐘體塔的呵叻府佛骨塔,塔身似花瓶的納空帕依府的帕侬佛骨塔……從這些塔中既能看到泰國塔的演變,又能看到演變過程中的外來影響。

  C 看懂山西精品劇目就懂得了山西

  山西歷史故事豐富多彩,那麼以這些題材排演的精品劇目是泰國友人了解山西文化的重要窗口。

  山西戲曲藝術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是山西地方戲曲的四大支柱,稱為四大梆子。蒲劇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中最古老的一個劇種,在表演上誇張性很強,有“耍翎子”“耍帽翅”等多種特技,著名劇目有《掛畫》《殺狗》《殺驿》等。晉劇吸收了蒲劇、昆曲、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音樂成分,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許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發)等很馳名,《打金枝》《明公斷》《算糧》等很有名氣。北路梆子擅長大段的演唱,聽來變化多姿,絕不單調,傳統劇目主要有《楊八姐游春》《王寶钏》《哭殿》《斬黃袍》《鍘美案》等。上黨梆子相傳明末起源於澤州(今晉城)一帶,在表演上,無論台步、身段都具有粗犷、古樸的藝術特色,《三關排宴》《天波樓》《雁門關》《闖幽州》是很棒的劇目。

  山西傳統的精品劇目數不勝數,現代排演的精品劇目五彩缤紛,話劇、舞劇、說唱劇等形式多種多樣,代表劇目有《立秋》《一把酸棗》《解放》《粉墨春秋》等。   這些劇目都是山西故事的再現,很有看頭。懂得了這些劇,就懂得了山西,懂得了中國歷史的潮流。
  泰國人也很喜歡戲劇,孔劇是泰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融合舞蹈、音樂、詩歌、繪畫、武術和皮影等各種藝術形式,被看作是泰國最美麗的舞劇藝術,也有泰國國粹之稱。頗有意思的是,孔劇中的猴王形象,就像中國的孫悟空一樣家喻戶曉,是泰國人民機智、靈活的象征,這個劇目是《猴王與美人魚》。泰國的古典劇目精品很多,主要有《威尼斯商人》《欽差大臣》《莎維德麗》《沙恭達羅》等,深受東南亞地區的人們喜愛。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