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園林的人文精神
日期:2016/12/15 1:01: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方園林
北方園林-北京北海公園
北方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主,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真山真水較多;又因大多為百郡所在,所以園中建築色彩富麗堂皇,建築體型高大。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由於風格粗犷,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頤和園
避暑山莊-水心榭
北方園林的人文精神有兩個相輔相成的主流,一是齊魯文化,二是燕趙文化,它們都是周朝封國後形成的相對完整和一脈相承的文化體系。現存的古典園林眾多,如頤和園、圓明園、乾隆花園、慈寧宮花園、御花園、西苑三海、景山、什剎海、恭王府花園、醇親王府花園、樂家花園、八大處、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達園、避暑山莊、古蓮花池、鐵山園、因園、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百脈泉、偶園、十笏園、蓬萊閣等。
八大處
齊魯北傍燕遼,南依黃淮,西峙泰岱,東臨大海,齊魯的史前文化為東夷文化,亦當地土族文化,東夷人的鳥崇拜一直延續至商代,上古之大庭氏、伏羲氏、神農氏、太昊、少昊、颛顼、堯、舜等興起於此。東夷文化的鳥崇拜是山東及至江南鳥頭屋脊的直接根源。周公封魯,派兒子伯禽前往治理,伯禽“變其俗,革其禮”,成為周禮的最後堡壘;呂尚封齊,“因其俗,簡其禮”,齊國最終成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周公尚文制禮,呂尚重武強兵,使兩國顯出差異。齊國尚武游斗、開放豁達,魯國迂腐保守、穩重持久,在兩國交往和互補融合中形成雄厚沉穩的齊魯文化。魯國以孔子、孟子、曾子等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以至東南亞都影響深刻,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園林是眾所周知的。齊國以呂尚、孫膑、司馬穰苴、孫武為代表的武家文化對中國武學影響至深,但武家思想對園林的影響只能從園林形式、游樂態度等觀照。在齊國園林中,善於借鑒江南園林的成就,學習江南園林以水為中心的布局形式。魯國園林則保持儒家正統,以軸線、後花園、對稱為特點,正是魯國中心、等級、中庸、前朝後寢的觀念。齊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形成的海上三神山傳說,使無數皇家帝胄為之傾倒,從而奠定了中國園林一池三山的規制。
趵突泉
燕、趙、中山三國,在封國時代因兵家之爭而釀起一股濃烈的慷慨悲壯之風,又因匈奴、蒙古、金國的威脅而產生了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在史志時代(秦以後)民族大融合而顯出強悍性格。後來金、元、明、清定都於燕而成為主流文化。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舉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鋒並交融的有力證據,金、元、清三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北方穩固的少數民族關系是漢朝所不能比擬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對於園林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成片帳篷、騎馬射箭場所、密宗寺院、長城關隘等景觀入園是漢園所沒有的。
長城關隘
戰國時代燕國下都的釣台、金台、闌馬台、仙台,趙國的聚(此字加草字頭)台都是崇山文化的代表作。另外,燕國的禅台、黃金台,趙國的野台、叢台等,都是實用兼游樂的居式園林,叢台至今猶存。燕國的碣石宮、趙國的趙圃亦是東周時期有名的園林。
山東偶園景觀
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環築列景,成為園林規制。在齊國神仙思想流行之後,在台周或山周環水,演變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侖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萊崇拜(指東海仙山崇拜)在燕趙園林的發展中表現較為突出。直至清代,皇家園林中的一池三山仍十分明顯。
蓬萊閣
金代以北京為中都,在如今西苑位置鑿太液池,堆瓊華島和瀛嶼。元以北京為大都,在西苑位置堆三山,名圓坻、萬歲山、屏山。明清兩代在西苑承襲舊制,清代在頤和園創作大小三山,在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堆三島,成為一池三山的巨制。
頤和園
明初園林因朱元璋提倡低薪廉政,園林建設較少,在張居正改革之後,全國園林建設鋪陳開來。到了清朝,從康熙開始,南巡成為園林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地紛紛增建行宮,大凡行宮都有花園,作為行宮的花園,既有當地特色,又帶有皇帝喜好的北方園林風格,揚州瘦西湖的白塔、五亭橋也在一夜之間落成。在巡幸過程中,江南園林得到皇家的極大認同,獅子林、瞻園、煙雨樓、天一閣、金山等名園被當場繪圖,帶回宮中,復建為皇家園林中的園中園。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文園獅子林,圓明園中的西湖十景等都是江南園林的寫照,獅子林被仿寫四次之多。
避暑山莊
北方園林的江南化,江南園林的北方化,確切地說是在清朝康熙以後形成的。江南園林的北方化,除了皇家園林仿寫江南名景外,山東園林,如十笏園亦有仿寫的跡象。
十笏園
皇家園林中大量充斥著寺院、道觀是北方園林最明顯的特征,北海三分之二的景區都是佛教和道教主題;而頤和園北面佛教寺院,南面道教神仙主題;圓明園、御花園等都逃不過佛道兩家的強有力滲透。另外,北方園林的豪華裝飾是江南園林和中原園林所不能比擬的,處處顯出帝都京畿的權勢高貴、財勢富有。以吉祥如意、福壽延年、四季名景為主題成為皇家和官僚園林樂此不疲的語匯。
頤和園-船樓
天壇祈年殿 豪華裝飾
北方園林的自然特點
按照中國園林的地域特征來分,風格最明顯的是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其它還有中原園林、荊楚園林、雲貴園林、川蜀園林及少數民族地區園林。我們經常指的北方園林較為狹義,是指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的園林,它集中了齊魯、燕趙兩地文化。
古蓮花池
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東,燕山長城以南,擁有廣闊的華北平原、山東平原。河北地區北、西、南三面圍山,東為大海,中為平原,華北平原北以燕山為靠,山東平原位於泰山中南部。相對於南方而言,此區雨量較少,華北湖泊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廣袤平原,又有縱橫水道,於是,在平原地區高聳的泰山和燕山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園林的制約因素。
八大處
園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山東一帶,因比鄰江蘇,園林有模仿江南園林的跡象,如十笏園,就是園主游歷江南而後回家造園。北京園林除了皇家園林占有湖泊之外,王親貴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殘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園,即使園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現代公園亦旱園很多。相對於全園面積,北方園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十笏園
北方園林的崇山性表現在園林的堆山上,園山雄偉,以高、壯為美。山體面積較大,高度較高,當然,清代皇家及貴族也有權力、財力以及人力營造如此雄偉的山。如北海的瓊華島、御花園的堆秀山、景山公園的景山、恭王府花園的假山等等。景觀效果最為有名的泰山和長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歷代皇帝的最愛,園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於泰山。長城因地處燕山、連接隘口而聞名中外,園林中常有城關一景,就是長城的寫照。
景山公園的景山
北方一帶園林用石多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雖是審美中最得寵的石材,但它並不十分普遍,因為此地遠離江南。於是,北京一帶較少,在山東一帶相對較多。與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稱北太湖石,倒是最為普遍的,因為此石就產於北京市的房山區,從開采到運輸較為方便,不過,房山石在山東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帶用得較為普遍,平置和豎立皆可。
御花園
在植物方面,北方園林中柳樹、槐樹、松樹、柏樹、楊樹、榆樹等喬木類是用得較多的樹種,其中以松柏和柳樹最多,因為耐寒性強,能過冬。灌木類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藥、荷花,大部分是不能過冬的,現代公園中,許多冬青類籬式灌木常作為界邊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異性最大的主要表現於植物上,春來萬物復蘇,樹木吐綠,仲春開始,百花齊放;夏季柳樹成蔭,荷花盛開;秋季楓槭變紅,群山盡染;冬來萬木凋零,雪花紛飛。
避暑山莊的雪景
北方園林的構築物與自然關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溫度和風向與建築的關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築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築的六個面都顯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圍牆都用厚牆,小窗,是為了減少室內熱量流失。不論是圍牆還是屋牆,窗子極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牆與柱的關系,柱子不如牆寬而被包在牆體之內。
百脈泉
建築屋頂都用了厚檐、吊頂,在望磚望板上的泥灰較厚,多層,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淺,主要是為了防寒而不是為了洩水。梁架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冬天的積雪。
北海公園
建築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園林中顯得尤為重要,冬天時間長,北方寒流來臨之時,正值萬物休眠,人們把建築作為最佳的庇護所。以防寒為主的建築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開門開窗,北面極少開窗。
八大處
更多古典園林介紹請點擊相關專題:中國古典建築之園林文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