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尋訪】走訪井陉古村落:太行深處有人家
日期:2016/12/15 16:40:51   編輯:古代建築長城網廊坊3月12日電(劉振山 李麗茹)3月8日至10日,長城網記者一行驅車數百公裡趕往石家莊井陉縣,走訪當地古民居,搶救性記錄即將消失的古文明。
太行深處有人家。長城網 李麗茹 攝
石家莊井陉縣,位於太行深處,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縣”,蘊藏大量礦藏,保留了無數完整的古村落、古驿道。有著一宅九院的大梁江村古屋以它厚重、純樸、實用、保暖,歷經幾百年不倒的姿態展示在我們面前。
記者們由井陉三和文化傳媒經理、攝影協會杜建文老師,還有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生明老師帶領,走訪了於家石頭村,呂家村,梁家村,大梁江,小梁江,然後直奔距離縣城45公裡的焦家腦村。據陪同我們的河北師大美術專業畫家吳春晖老師介紹,焦家腦村至今還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信號,當地居民只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
當我們驅車走進古村落,古文化氣息迎面撲來,石頭碾子,石頭磨,還有沿街的厚重的石頭古屋,光滑的石板路,窄窄的小巷,除了能走一輛車的水泥路以外,再也找不到稍微寬敞的地方停車。等我們找到能停車的平台,才知道車子已經開到了人家的屋頂上!寬大平整的屋頂,由石頭鋪成,房子也用石頭構建,牆壁有一米多厚,所以能承重我們的汽車,還有矗立在屋頂上幾千斤重的玉米垛,這就是古民居的最大特色。
等我們從屋頂上下來,笑瞇瞇的老大媽已經出門迎接我們,說早早就看見有車來了。她已經為我們燒好了熱水,准備了當地特色小吃。當晚我們品嘗了幾乎失傳的傳統小吃,“抿須兒,荞麥饸饹,油食,南瓜粥,菜窩窩”等。
在焦家腦逗留的兩天裡,我們踏遍了全村每個角落,小村不大,八十幾戶人家已經大部分搬出,剩下的留守老人依然居住在冬暖夏涼的石頭房子裡。花窗棂上糊著毛頭紙,大火炕上為我們鋪上了老人兒子結婚用的織錦緞子做成的褥子和被子,燈光一照,更加顯得古樸與原始。晚上不到7點,村裡已經沒有了半點燈光,老人們至今還延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習慣。蜿蜒雄偉的太行山像天然屏障,阻擋著外界的風沙與喧嘩,讓小村的夜晚異常寧靜,漫天的繁星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來。記者們動用了所有相機,備用電池沒電了,存儲卡用完了,仍然沒拍完老屋,梯田,還有古村落的貓兒,狗兒,還有那跳躍的老母雞,所以我們還要去,繼續深入太行山,記錄即將消失的古文明。
太行深處有人家。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深處有人家。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深處有人家。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古民居的夜空(技術拍攝)。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深處梯田。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深處梯田。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晨曲。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守望親人。長城網 李麗茹 攝
太行深處有人家。長城網 李麗茹 攝
瞭望。長城網 李麗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