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雕刻縱覽
日期:2016/12/15 0:46: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建築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構件,也是形成中國傳統建築風貌的重要成分,在產生之初,大都是質樸無華的形象,承擔建築整體中的特定功能,隨著歷史的發展,漸漸被雕琢出藝術性的外觀,以順應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
木雕
梁架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的骨架形式,包括柱、梁、檩、枋、椽以及附屬構件等。單體建築中的結構方式一般是先在垂直立柱上設置梁枋,圈制出“間架”,在主梁之上通過瓜柱築起層層短梁來支撐檩條,檩條貫通“間架”的兩端,從梁架頂部依次降至檐枋,最後檩條之上設椽,這樣就完成了整棟房屋的構架。中國建築以木為主的梁架,不僅具有結構功能特點,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審美意義。
梁部的雕刻多集中於梁枋的中央與兩端,采用浮雕、采地雕、線雕等。題材包括人物故事、生活場景、花草鳥雀、祥禽瑞獸、建築房捨等,有的保持原木本色,有的雕刻後設色瀝金。
檩是建築中架設於兩幅梁枋之上承載椽子的圓木,建築中脊部的檩條稱為“脊檩”,在傳統房屋施工中,安裝脊檩是大木結構的最後工序,象征著房屋結構即將完成,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上梁”的傳統:挑選黃道吉日,給脊檩披掛紅綢、書寫年月,燃放鞭炮、分撒糖果、唱上梁歌等。檩部的雕刻面積相對狹小,內容多是花卉草蟲等程式化的吉祥符號等。
石雕
我國石雕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類的打制石器。隨著原始人類審美觀念的發展及石材加工技術的提高,人們開始在石器上雕刻紋飾,使之成為既實用又美觀的藝術品。這一時期的石雕,刀法洗練、造型簡潔,藝術風格古樸。
秦漢時期,出現了大型的墓前石雕。題材內容有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孝義事跡、烈女故事、現實生活、祥禽瑞獸、羽化登仙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前大型石雕現分布於江蘇南京、鎮江、丹陽一帶。隨著道教和佛教的流行,掀起了一陣鑿窟建寺的高潮,對石雕藝術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隋唐時期遺留下來的佛造像多為石窟寺大型石雕。
五代兩宋時期,石雕藝術主要體現在石柱、柱礎等建築構件中。
建築石雕裝飾在傳統民居建築中也得到普及,起初多為仿木架結構,後來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石雕工藝在民間主要應用於民居住宅、祠堂、廟宇、牌坊、亭、塔、橋、墓等建築局部和構件上,如門楣、抱鼓石、台基、石柱、柱礎、拴馬石、欄桿、望柱等部位。
磚雕
門樓是住宅的臉面,各地區的建築大多對門樓進行極力裝飾。其造型和細部裝飾,是中國建築區域特征的集中展現。相關研究者通過綜合分析各地門樓的建築風格,把門樓分為四腳落地式、牌樓式、過道式、脊架式等幾種樣式,並對每種樣式的主要特征及流行區域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如四腳落地式門樓、牌樓式門樓、過道式門樓等。在以安徽為代表的南方地區,常見一種結構較為簡單的門樓,也稱為門罩。裝飾比較華麗的門罩,常常要在門框兩邊上方,各垂下雕飾精美的垂蓮柱,兩柱間設有額枋、元寶、方框等,雕刻有精美的磚雕圖案。
中國人極重視“門”文化,所以不論采用何種形式的門樓,宅主總是對門樓進行極力的裝飾,磚雕是門樓裝飾的常用手法。裝飾考究的門樓,磚雕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元寶、垂花、掛落及檐下斗拱等建築構件上。雕刻題材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如花草鳥獸、福祿壽喜、歲寒三友、鶴鹿同春、麒麟臥松、博古花瓶、鴛鴦荷花等。這些雕刻寄托著房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理:美訊在線-建築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