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尋訪林徽因的李莊古鎮
日期:2016/12/15 21:56:03   編輯:古代建築——林徽因散文《窗子以外》
造訪李莊,是因為想品嘗最正宗的李莊白肉。同時也是因為在抗戰時期,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紛紛遷入李莊,小小的古鎮上一時間,才俊雲集,冠蓋相屬。
李莊古鎮
傅斯年、李濟、吳定良、董作賓、勞干、夏乃鼎、梁思成、林徽因、郭沫若、童第周、美國學者費正清、英國學者李約瑟……各個都是當年的時代精英。據說在當時寄一封國際郵件到這兒,只需寫上“中國李莊”四字即可准確無誤地送達。
曾經名噪一時的古鎮
李莊,當年被梁思成稱為:“誰都難以到達的可詛咒的小鎮。”從重慶坐船走,“上水三天,下水兩天”,“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縮短船行時間或改善運輸手段”。走陸路,當年林徽因帶著母親和孩子,坐敞蓬卡車,從昆明直坐到李莊,費時兩個星期。如今,樂宜高速的開通,從成都出發僅3小時就能安坐在李莊的長江邊飲茶思古了。
一切都隨著時間消散
小鎮裡的石板路上,每一處磨損都見證著當年的總總故事。而今同濟大學的舊址很多卻成了混亂的民居。房屋被隔斷分成數個人家,雜亂而充滿了生活氣息。一切都物是人非。
古鎮的石板路
李莊,是一個文化和歷史遺跡沉澱的古老的小鎮,是一個訴說著抗戰風雲和滄桑的古老的小鎮,是一個能折射中國文化、涵養著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鎮……
李莊古鎮位於宜賓東郊長江南岸,素有“萬裡長江第一古鎮”之稱。李莊距今已有1460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
俯瞰李莊古鎮
鎮內有體現明清時期川南民俗的古街古巷四合院;有很高的古文化欣賞價值的禹王宮、天上宮、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世界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為“頗足傲於當世”的旋螺殿等建築。
李莊景點推薦:
張家祠
李莊鎮西的張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這座宗祠的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上為正祠,下為廳房。其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鶴,50扇窗共百只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莊《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裡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的一月俸銀。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贊歎,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奎星閣、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莊四絕”。
栩栩如生的石獅,不知停留了多少年
禹王宮
現名慧光寺,建於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兩個四合院構成。主院有山門、戲樓、正殿、後殿、魁星閣及廂房等建築,其山門、戲樓均為重檐歇山式頂,檐下飾如意斗拱,整個建築氣勢恢宏。大山門上面原贊頌大禹治水的匾額和兩邊的石刻對聯,撰、書均出自前清翰林-——李莊人張松睛之手。寺內的戲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台之一,戲台台基上有單鉤欄古代戲劇故事浮雕。1942年5月國立同濟大學35周年校慶就在這裡召開,同濟大學和江安國立劇專在這裡聯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宮是李莊現存最大的清代建築,這裡的九龍石碑遠近聞名。
李莊的建築,讓人歎奇
九龍碑
九龍石碑位於慧光寺內,高2.7米,寬1.3米,雕刻有九條穿梭遨游於雲海中的神龍,除正中的一條外,其余八條均呈對稱狀分布的左右兩邊,每條龍均可從中仔細分辨出頭、身、尾,龍口中還含有一顆可以轉動而不脫出的寶珠。寓意為大禹和河之龍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從此沒有水澇災害,造福萬民、二說有九州江山一統之意。
靜谧的古鎮
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李莊鎮尾長江之濱凸出部位,建於清光緒年間早期,為全木結構通高三層建築。魁星閣位處江邊,上下航行的船只10裡開外即可看見,因此它具有導航的作用。魁星閣曾被梁思成贊為“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裡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
旋螺殿
旋螺殿位於李莊鎮鎮北2.5公裡外的石牛山上。該殿建於明萬歷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進深、面闊均為8米。外為三重檐,內實二層,青色筒瓦,塑八條垂脊,垂脊上各置垂獸和走獸。屋面坡度平緩,寶頂及八個翼角的起翹均不甚高,比例勻稱,線條柔和,風格獨特,造型奇麗。內部結構設計匠心獨運,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進行支撐。其主要特點: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較之一般同類型古建築用層層爬梁重疊而上者,顯得異常洗煉,斗拱結構,三檐即有三種樣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區別,與宋、清兩代官式結構迥異;頂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疊架成網目狀花紋,並向右轉至頂,形如旋螺,高敞奇麗,上下三層找不到一根釘子,卻異常牢固。
古老的李莊
祖師殿
祖師殿是當年同濟醫學院所在地。進入小巷深處蓦然看到一扇高大的門宇,旁邊一棵老榆樹,綠葉婆娑。進去就是四、五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台,坐落在雜草中。當年同濟師生就在此解剖屍體。曾經有位老鄉爬到祖師殿看到下面的屍體,嚇得滾下來。然後便傳開同濟師生吃人的謠言。為了平息謠言,傅斯年決心舉辦一次科普展覽。又由於當時整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都遷過來了,所以最後辦了無數的展覽。展覽轟動四方,重慶的大小名流都來參觀。想想看,有一天把台灣故宮博物院裡的東西都拿出來展覽,會是怎麼樣的盛事吧。
很多名人留戀的飯館
栗峰山莊
梁思成還把李莊鎮西南約5公裡的栗峰山莊(板栗坳)說成川南民居的精品經典之作。這個山莊,現已敗落;若能修復和革新其規模、氣勢、文化內涵,不亞於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宜賓江安夕佳山莊。當年的科普展覽就是在此舉辦的。山莊十分優美,內有浮雕石刻,瓦當有精美做工;彩繪的麒麟、蝙蝠、喜鵲等寓意福祿壽喜,也是民俗中可貴的審美文化。
四合院內
古街巷
李莊作為歷史文化名鎮,至今完整保存著18條明清古街巷。這些街巷道路皆由條形或方形石板鋪砌而成,兩邊一般留有一米寬的石階。街巷的名稱多根據其位置、特征或集中從事某一商賈活動而命名。如羊街,古時為牛羊的交易市場。席子巷,則是一條過去為前店後廠加工和銷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這條建於清代初年的小巷長60米,寬不過2.5米,兩邊均為木結構、青瓦頂的二層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靜谧清閒,只有三兩婦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階上靜靜地玩耍。席子巷是李莊古街巷的代表。
古老的酒窖
四合院
從高處放眼望去,李莊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磚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連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積約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積由數百至數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說是李莊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鋪有條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統,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閒和洗晾衣物;有的還修有栽種花草的台圃。
老酒窖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莊古鎮上,至今還保留著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裡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著醇厚的傳統釀酒工藝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