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辛亥革命杭州遺址遭強拆毀損嚴重

辛亥革命杭州遺址遭強拆毀損嚴重

日期:2016/12/15 1:21: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列入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名單的四處民居,包括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的首義之地,被納入一所中學改擴建規劃內,並遭遇強拆,毀損嚴重。杭州市人大緊急介入叫停,然而強拆與保護歷史建築的博弈仍在進行。

  辛亥革命杭州遺址遭強拆

  12月1日清晨,霧鎖杭州,金钗袋巷29號,69歲的馮錦鑫踮著腳,把一塊牌子掛在門外。木牌黃底紅字醒目: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原清代巡撫署官候廳建築。

  馮家周圍有4處民居今年3月被列入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包括辛亥革命遺址。秋瑾曾在此策劃暗殺行動,辛亥革命光復杭州的第一槍在此地打響。

  但這份保護名單出爐不到一月,杭州市規劃局通過的一所中學改擴建規劃將這批保護建築納入其中,之後拆毀開始。輿論為之嘩然。

  這一事件迅速上升為公共事件。當地政府否認強拆,強調歷史建築都被妥善保護。杭州市人大介入調查,要求立即全面停拆歷史建築,建議增加對歷史建築修繕經費的政府補貼。

  受保護歷史建築被拆

  馮錦鑫已在金钗袋巷29號住了65年,這裡緊鄰胡雪巖故居。房子是其父在1945年買下,很大,占地1畝4分多,內有庭院。房屋系全木構架,帶有宋明兩代建築風格的青瓦、木質雕花格窗、青石墩等依然尚存。

  “今年1月,上城區拆遷辦來人叫我們搬遷,給安置到杭州半山,但是期房,過渡期投親靠友,我們不願意搬。”戴著老花鏡的馮錦鑫說。

  之後不久,馮家被斷電,門鎖眼被膠水封住。後供電部門臨時拉了一條線,但停電情況仍時有發生。

  與馮家相鄰的金钗袋巷32號的李國英家情況更糟。

  李家的73多平方米的老宅也系祖傳。李回憶,2008年杭州市上城區危舊房改善辦公室來人說要修繕房屋。“我們高興死了,後來又叫我們先搬走,我要求看紅頭文件。對方拿不出來,我們就不肯搬。”

[next]
  之後,雙方就搬遷安置補償難以協商。今年5月28日,上城區政府對李家下達了強制搬遷過渡決定書。限其在15日內搬遷,否則強制搬遷。

  “這時,我家已經是杭州歷史保護建築了,他們還想拆掉我們房子,我們堅決抵制。”李國英激動地舞動雙手。

  兩個月前的3月26日,杭州市政府公布了《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其中包括金钗袋巷19、29、32、34、35、38、39、40號建築,朱婆弄10、12、13號建築,元寶街5、6、7、9號建築,牛羊司巷16、17號建築等在內的43項內容。李國英和馮錦鑫家都在其中。

  9月3日一早,李國英夫婦去余杭看望生病的母親。上午10時,李接到鄰居電話,“有人來拆你家房子了!”一小時後,李趕到家時,卻見門被水泥封死,房頂掀掉,廚房推平,樓板鑿通,家具電器等所有物品均不見了。

  與李家一樣,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公布沒多久,名單內的多座歷史建築陸續被拆毀。金钗袋巷除29號因馮錦鑫父子日夜守護得以保全外,其余七座都遭到不同程度毀壞,32至35號內的牆被打通,施工人員遷入居住。其中19號,是在群眾阻攔並報警的情況下阻止了拆毀,但建築已毀壞過半。

  朱婆弄內的三座歷史建築,現10號已基本被拆毀,12號、13號也已拆毀過半。

  “瓦片都被人偷光了!”馮錦鑫氣憤地告訴本報記者,他親眼看到拆遷人員把金钗袋巷19號的石板、石墩、木頭賣給了文物販子,“挖出來的碎青石板800塊錢一平方米。”

  辛亥革命浙江首義之地

  這一公然拆毀受保護歷史建築的行為驚動了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復多和理事陳珲。兩人介入調查後發現:此地乃辛亥革命遺址。

  事實上,金钗袋巷一帶是明清時期的巡撫督察院,即巡撫衙門,是在浙江的最高官府。

  陳珲說,辛亥革命前期,浙江光復會領袖秋瑾策劃暗殺巡撫行動及居住地就在金钗袋巷19號。據文獻記載,秋瑾在1905年至1907年被害前,曾多次女扮男裝在金钗袋巷缙雲會館內即金钗袋巷19號居住及策劃舉事。辛亥革命時參與光復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的呂公望在《我前半生的革命經歷》中回憶:“據雲住在金钗袋巷缙雲同鄉會內的呂逢樵、丁載生與大通學堂有關系……他們慨允介紹我與徐錫麟和秋瑾見面……大概過四五日,呂逢樵、丁載生來,約我於某一天在缙雲同鄉會與秋瑾見面。”

[next]
  呂公望辛亥革命後任浙江總督。“金钗袋巷缙雲同鄉會”,即指缙雲同鄉會館,簡稱缙雲會館。

  周復多和陳珲考證,此處還是辛亥革命浙江首義之地,“由於這裡是清代巡撫署,所以1911年11月4日夜攻克巡撫署,是辛亥革命光復杭州的首戰。”

  而第一槍,正是由東邊鎮東樓向朱婆弄處打響的,在光復之役中任二標先鋒隊官的傅墨正在《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中記:“杭州起義時實況:派我率領該標弁目連的先鋒隊,攻擊撫署衙門;……我率領的先鋒隊到達鎮東樓時,有撫署衛隊哨兵兩名預備開槍,當即解除了一些武裝,並斃一人,我隊即向撫署正門猛進,直撲二堂……”

  目睹這些歷史遺址被毀,周復多和陳珲心急如焚。“這些古建築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但由於認定文保單位及歷史建築的疏漏,朱婆弄內有著重要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都未列入歷史建築保護,現已面臨徹底拆毀的緊急狀況。”

  在朱婆弄4號、5號,至今可見其宅門框邊磚砌為古老的“六順一丁法”,兩端還有“協恭牆界”碑。陳珲說,這是明初特征,證明這裡是明代巡撫都察院的二堂協恭堂,是非常珍貴的官衙建築遺存。

  但9月10日,杭州市房產管理局拆遷糾紛裁決書裁決限朱婆弄4號業主在15日內搬遷騰空,交上城區教育局處置。

  周、陳二人趕寫了《就上城區歷史建築遭大面積拆毀的惡性毀古事件,要求杭州市人民政府予以嚴厲查處並立即原址原狀修復古建築》的緊急呼救書,於9月10日寄給杭州市政府及各級領導,又於10月9日去了杭州市信訪辦問詢,“可至今都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被納入中學改建規劃

  11月30日,《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來到金钗袋巷,這裡俨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機器轟鳴,密集的古建築群像被掏空了內髒,僅剩殘缺外殼。

  正在建設的是杭州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出爐後第25天,即4月19日,杭州市規劃局通過了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的許可審批。改擴建工程規劃圖上,金钗袋巷、朱婆弄、元寶街以及牛羊司巷的保護建築,都被納入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中。

[next]
  據建蘭中學網上資料稱,建蘭中學創辦於1995年,系國有民辦學校。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投資3.5億元,系非政府投資。

  杭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劉曉東稱,這是個先後問題,當初這塊整體范圍都劃給建蘭中學了,四處歷史建築是在其用地范圍之內,2009年屬擬保階段,今年3月才列入歷保單位,相當於是搶救了出來。

  “我們希望建蘭中學結合其使用功能統一考慮,歷史建築要修舊如舊,維持歷史的文脈和建築風貌。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人為的破壞和毀損,我們敦促發文,要求保護主體落實到位。”

  建蘭中學有關工作人員向媒體介紹,其並不參與具體建設規劃,學校在建成後的文化規劃中,將涉及這四處歷史建築的部分保護工作,“將這些歷史建築保留、修繕,以歷史資料的形式呈現,將是我們首先要做的。至於如何將其輔以一定功能,使其成為學校的文化景觀,目前還在商榷。或許,會把這些建築改造成國學館或校史館。”

  但本報記者從公示的建蘭中學改擴建規劃圖中看到,現有的建築都被用紅色色塊表明的擬建建築代替。

  陳珲指出,這些被毀的歷史建築全都圍繞在“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工地的周圍,也早已被杭州市規劃局劃給了這家中學。拆歷史建築,就是為了給中學改擴建讓路,她懷疑裡面是否存在商業利益。

  其實,早在2008年12月,杭州市上城區政府就發布了關於金钗袋巷一帶危舊房屋搬遷的公告。對該地塊建築是否具有保護價值,危改辦稱當時並不知情。而之前一個月,杭州市規劃局已頒發了建蘭中學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但搬遷工作並不順利。今年5月,在“保護名單”出台一個多月後,上城區危改辦突然加快了搬遷的速度。

  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下稱歷保辦)稱,5月底他們在對歷史建築進行建檔拍攝時,才發現“金钗袋巷19號,朱婆弄10,12,13號”、“牛羊司巷16,17號”兩處歷史建築局部屋面、牆體及木構件被擅自拆除。杭州市歷保辦在6月初對上城區危改辦發出了整改通知書,要求實施單位從周邊維護、構件保管、日常管理做好歷史建築的安全防護工作。

  “歷保辦在保護中只有督促作用,沒有執法權限,因此難以阻止拆毀行為。”杭州市歷保辦一位官員稱。

[next]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名單的建築,從公布至今大半年,卻從未掛牌。

  杭州市歷保辦基礎管理科科長樓舒的解釋是:“歷史建築的標牌需要詳細准確的介紹資料。光擬定中英文文字、考證建築的歷史就是一項很繁復的工作。而且,還要通過專家委員會的審核,然後才能投入制作。所以,從公布到掛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杭州市歷保辦表示,歷史建築的保護,則要由區裡承擔。在公布完歷史建築保護名單後,就通知了上城區危改辦提交保護修繕方案,可上城區危改辦的保護修繕方案遲遲不出,直到今年9月才交了第一稿。

  “我認為這個體制本身就有問題。”周復多教授激動地說,“首先,歷史保護建築怎麼可以下放到區一級?其次,危房改善和歷史保護是相互沖突的,怎麼可以讓同一套班子來做呢?最後只會把事情弄糟。”

  陳珲指出,我國自2008年起施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對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作為“歷史建築”予以保護。《條例》的規定,將歷史建築納入規劃和文物部門共同承擔的保護范疇。

  根據《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規定,歷史建築保護主體是區級政府,保護措施應由上城區政府執行。

  該辦法同時規定,規劃、房產、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行使職權,或者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們只是希望,相關單位能夠認真參照這兩條規定,認真處理對金钗袋巷、朱婆弄以及牛羊司巷內發生的歷史建築遭遇強拆的問題,及時搶救那些已被嚴重損毀、正遭受風吹日曬的遺跡。”

  杭州市人大緊急叫停

  周復多和陳珲的四處奔走呼吁以及多家媒體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使這一事件迅速上升為一起公共事件。杭州市人大高度關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帶領相關部門到現場察看後,11月17日召開了專題會議。

  杭州市人大指出,應全面停止上城區歷史建築的拆毀。本著“品質至上,細節為王”的原則,全部按照最高標准對這一帶的歷史建築進行修繕。如果一定要拆,也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

  與會的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表示,修繕時,要聘請一兩位古建築修復專家進行現場監督。“每個房子的每個細節,都要有專業人員指導,歷史建築街區整體要保持風貌協調。”

[next]
  杭州市人大強調,要堅持“鼓勵外遷、允許自保”的原則。願意搬遷的住戶,政府應與之進行協商、安排搬遷;不願意外遷、希望修繕後仍回去住的住戶,相關部門也應當遵從住戶的意願。對於公益項目,可在協商後鼓勵外遷;對於經營性項目,絕對不允許強制搬遷。

  同時,杭州市人大提出,應增加歷史建築的修復補貼。過去歷史建築原有的修繕補貼政策是政府出20%、產權單位出80%,導致一些產權單位積極性不高,可以把政府出的20%跟危舊房改造補貼的50%疊加起來,增加到70%。

  “今後對於歷保工作,要做到事前公開、引導,事後要盡早澄清事實。”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強調。

  杭州市人大及時叫停政府毀拆歷保建築行為引來輿論一片贊譽,為人大履職不缺位,行權不護短叫好。公眾評論員上官意慧指出:杭州人大的強勢出力,讓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似乎看到了民意的曙光。我想無論結果怎樣,至少人大有了發力的願望和發力的行動,這是進步。

  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人大有權要求政府就強拆一事向人大作出解釋,在此基礎上,人大還應就歷史建築的強拆和保護作出決議,然後由政府執行。

  杭州市上城區建設局也發布說明,稱目前該改擴建工程范圍內列入《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的歷保建築框架結構均保護完好,已拆卸的瓦片、門窗、構件等均做了編號保管,近期將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修復。

  然而就在杭州市人大叫停的同一天,上城區政府在當地媒體上刊登通知書,責成上城區城管局對元寶街6號房屋業主強制搬遷。翌日,上城區城管局登報限元寶街6號在15日內搬遷。元寶街6號屬杭州市第五批歷保單位。

  12月1日,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列入保護單位的建築拉上了巨幅的古鎮樣式的彩畫,搭起了腳手架。

  現在,居民們紛紛自保,包括馮錦鑫在內的多家住戶掛出了“歷保單位”牌子,試圖阻擋強拆的腳步。

[next]
  “我真切希望政府能認識到這裡是獨一無二的重要歷史資源,是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歷史資源。”難以入眠的陳珲給杭州市政府去函,建議將建蘭中學改擴建工地辟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

  “建蘭中學目前還未建成,是一片空地,在此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既可給杭州添上一個重要的人文歷史景點,又符合該地明清時的重要歷史沿革,得以重拾歷史記憶,還可讓周圍的歷史建築聚為一個主題,發揮重要作用。且全國還沒有一個辛亥革命主題公園,正好可以彌補,意義與價值都非常重大。而建蘭中學改擴建,杭州市政府可另外安排地塊。”

  陳坦言這只是她的美好願望,她的聲音太弱小了。

  11月30日,建蘭中學改擴建工地上,一名施工人員對陳珲說:“計劃是明年9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