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佛古鎮地處川中丘陵,依山勢三層布局,由上、中、下街(下街又稱鐵爐街)、禹廟街、豬槽街、新街組成,上、中、下街,由3道閘門分割,形成3個大的院落。如今的閘門依舊,只是沒有了門板。上中街閘門石柱依舊,一塊厚實的木板還牢牢地嵌在門楣上。上街到中街之間,地形有一個下沉,形成了20多級的台級,街呈緩坡狀。石台級兩邊順梯而建,鱗次栉比的木樓蔚為大觀。
街由長3米的青石條鋪成,歲月歷久,青石泛著青光。街兩側的民居起於明代,盛於清代,高高的封火牆,把小街變成了深巷;粉牆、青瓦、小樓又把小街分割成座座四合院:四合院依山勢層疊起伏,民居依地貌錯落有致:民居中的廊柱間的木雕,雖歷經百年風雨侵蝕,飽經世事滄桑,仍留下些許精美之作:木柱與橫梁間镂空的花、葉透雕,樓閣上靈動柔軟的美人靠,疏密有致的木格花窗,是一幅幅美景。
古鎮內由3道閘門把古鎮分割成3個大的四合院,給古鎮內的居家和工商業安全保障,再加上當初外圍12道閘門把古鎮凝結成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一座城堡式的大院落,即成了鎮是大院,街是中街,民居是小院的四川唯一的獨具風情的院落建築群。這樣的風情與鐵佛是客家聚居地分不開,古鎮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清代建築就達3萬平方米,這些古民居、街坊均為穿逗結構,青瓦面,脊檐寬闊護衛著街沿,是古鎮建築的精萃。其建築風格明顯地帶有廣東地區的風情。由於客家人是外來的,為了生存和發展下去,他們必須加強團結,增強保護措施,體現在鎮的布局和民居建築上,就顯得與其它鎮的風情不一樣。
鐵佛鎮為四川省級重點保護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36公裡處,古鎮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聚落形若钜鐮,人口約2000,清代老街東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勢按3層布局,一層高一層,層層分明。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葉建築特色,單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園,青瓦屋面,木質或磚木穿榫結構,互琢花紋圖案,雕刻別致。從古鎮建築的適用功能上看,前任顯然經過了精心策劃。街道隨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間時有一些可供休息、回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優美的封火牆聳立於房捨之間,偏屋從瓦到壁,從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樣協調與自然。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鐵佛,是坡地建鎮的經典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