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城牆大修與古文物偷盜:文物保護怎麼伸張正義

故宮城牆大修與古文物偷盜:文物保護怎麼伸張正義

日期:2016/12/14 11:39: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最近北京故宮的事情確實有點多。譬如歷經600年滄桑的外城牆要大修了,大批珍貴文物走出故宮大門等等。對於故宮而言,這些都是好事,它的文物保護和展示都得到了很好的實現。但對於各地的田野文物或者老城牆,卻沒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以至於得不到充分的保護和修繕。譬如說日前南京600年的明城牆就局部坍塌,就是平時沒有得到維護修繕所致。難道就僅是北京故宮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南京地區就缺乏文物保護的能力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南京600年的明城牆局部坍塌

 

  再看今年“5·18”金元時期文化遺址盜掘案。該案發生在延慶區千家店鎮大石窯村的村民莊稼地,距延慶城區約70公裡,距河北省赤城縣僅幾公裡。盜墓賊可是憑著地方志和金屬探測器去挖盜的,其職業水准不亞於正規考古工作者。為什麼盜墓賊能有強烈的職業精神去實現盜掘工作,而文物考古工作者和相關安保卻鮮見人影呢?

 

  當然,我們會認為:文物盜竊案防不勝防,賊永遠比兵多,要狡兔三窟、蹤跡難尋。官方的保護力量和經費肯定這有限,那兒不足的。譬如11月以來文物大省山西各地廟宇的壁畫連續遭竊。介休源神廟明代二龍戲珠琉璃壁心、平遙西良鶴村龍天廟壁畫、平遙東鳳落村普照寺壁畫、榆次聖安寺壁畫等等,冷門的名氣、殘破的外觀讓基層文物工作者無法認知其價值,遠比盜賊不懂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介休源神廟明代二龍戲珠琉璃壁心被盜

 

  無論文物保護修繕,還是阻止文物盜竊,也無論政府還是民間,責任心實質至關重要。

 

  歷史文物在官方手上也好,在民間也罷,怎麼做好有效的保護非常關鍵。文物價值分三六九等,每個地區的相關文物保護部門有責任去考察實物、制定等級分類,登記入冊並安排保護措施,這些基礎工作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能排查清文物、古跡的基本價值。但至於是否能落實保護到位,則要看人手安排和普及宣傳是否到位,沒有一勞永逸的萬能法子。讓民眾廣泛認知文物遺存,至少在心理層面能讓盜賊剎車收手。

 

  北京故宮的保護當然比其他地區的高,備受大眾和媒體的聚焦,那麼落差很大的各地文物遺存又能怎麼辦?南京老城牆的坍塌就是因為保護者的疏忽,牆體在倒塌之前沒有進行小局部排查和研究式修繕,以至於被日久積澱的壓力摧垮了最後一道防線。“防微杜漸”,這可不是一句空話,否則各地的田野文物也不會在風吹日曬中日漸凋零。

 

  官方管不過來,還有民間保護組織和熱心人士,另媒體的力量也不能忽視。當然我覺得這三駕馬車並不能完全阻擋自然環境的侵蝕、人為的故意傷害,但至少能夠起到一些人多力量大的橫推作用。民間熱心人士和網友會在微博、微信和論壇中激昂聲討,在輿論方面多少能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關注重視,阻止文物破壞行為的擴大蔓延。例如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抹平”事件,正是網友傳出來的驚人消息,再通過各類媒體平台、熱心網友的集體發聲,“野長城被抹平”的照片傳的路人皆知,最後讓文物局出面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綏中縣小河口長城部分城牆頂面被抹平

 

  另外,媒體也是文物部門普及文物知識的平台窗口,讓民眾逐步了解文物、古跡的歷史價值,推動文物法的傳播,引導民眾不要為私欲而隨意破壞或者盜竊文物遺存。責任心這一千百年流傳至今的社會理念,我想,除了學校老師的循循教導,更應該有社會輿論的不間斷傳播。

 

  文物保護並非一篇文章就能解決的問題,這得政府帶頭做榜樣,通過文物保護組織和公益機構的牽線搭橋,在媒體和網友的輿論監督下,每位公民都能成為獨立的文物保護人。文物保護職責,不僅僅在某些機構或者一部分志願者身上,每個公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來源:新浪收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