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浛洸:英西革命斗爭的“橋頭堡”
日期:2016/12/15 22:47:55   編輯:古代建築浛洸鎮革命烈士紀念碑。
浛洸鎮位於英德市西部,距離市區35公裡。自古至今,浛洸鎮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浛字之意為廣大,洸字的古意是水波動蕩有閃光狀貌。浛洸二字聯貫起來,可理解為“山水親和,江波蕩漾”,亦可引申為“地肥水美”。
在解放戰爭時期,浛洸地下黨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堅守崗位,堅持戰斗,多次粉碎了敵特陰謀。為支援游擊戰爭,做了不少的貢獻,並且在南下大軍經過浛洸時,發動群眾,配合連支六團留守部隊,解放了浛洸。
“炸魚”之名購炸藥
“探親”為由送給黨
由於浛洸是當時國民黨在英德的政治、軍事中心,因而在這裡搜集情報十分重要和必要,然而工作也是艱險的。送出情報,護送人員,購買和輸送物品,險情隨處可遇,生命攸關。據浛洸鎮黨史辦工作人員介紹,在這方面負責具體運送工作的有巫碧霞、羅紹勳、張鵬、鐘秋、張美、張應等同志。他們都歷盡了艱險,付出了辛勞。巫碧霞同志及其同伴巫群英同志有一次想要把敵人將對游擊區進行掃蕩的緊急情報送出去,由於當時正值雨季,山洪暴發,江河驟漲,麻坜渡口不能過人,巫碧霞英勇頑強,游水過河,星夜兼程地將情報送到了站。
而張應、張冠同志有一次為把八十多斤炸藥送去江南游擊區,就喬裝成探親婦女,把炸藥偽裝成禮品,由兩個婦女挑著,兩個便衣男子一前一後護送。他們英勇機變的能力,使得他們瞞過了敵人,通過了哨卡,把炸藥送到了目的地。這些炸藥是地下黨通過國民黨部隊的下層官兵,以用來炸魚為名,先後分數次取得,但是由於購買的數量多,擔心引起敵人懷疑,地下黨員將炸藥做成魚炮,去夾河口沿江而上,在河裡放炮炸魚,意不在魚,而在於迷惑敵人。
祖償公款買槍反三征
黨的組織逐漸壯大後,浛洸的農運青運兵運也就開展起來了。農民運動以反對三征,反對貪官污吏為口號,利用宗族關系和親朋關系分別在幾個村點進行。在石角這個點,是由劉祝慶、劉士錫等以小學教師名義進行的,科兆村由張錫勤以族人身份展開的,還有張莊、張鵬等進行輔助。他們啟發教育貧苦農民青年,組織救貧隊,互幫互勵,反對三征,並倡議拿出祖償公款購買槍彈以自衛。村民強烈支持,有的還協助過交通情報工作,張鵬等還在村裡辦起了夜校,組織青年農民學文化,用革命道理和進步歌曲教育啟發農民。在黨的領導下,科兆村的進步青年親自籌款或拿祖償公款公谷購槍七八支。他們隨時准備應對梁猛熊的襲擊和參加游擊隊。後來不少農青要求參加游擊隊,第一批就去了十多人,其中有的後來成了部隊骨干還入了黨。
1949年初,在地下黨領導下的水邊五角據點,由劉逸愚、劉堯等組織起二十多人的農民武裝,他們共有長短槍二十多支。他們日夜巡邏放哨,使反動勢力不敢輕舉妄動,為游擊隊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就是這支農運力量,後來不斷壯大,在江南游擊隊支持下,完成了解放水邊的光榮任務。
解放前夜的地下組織
1949年6月以後,英德國民黨的軍政機構逐漸西移,國民黨縣府也要遷往大灣。同時解放大軍已南渡長江,雖然敵人封閉消息,但浛洸地下黨還是預感到華南解放即將來臨。估計敵人垂死之前必做掙扎,於是浛洸地下黨組織秘密搜集槍彈,並准備包袱、糧袋等待解放的槍聲。
十月上旬的一天,忽聞北郊遠處幾聲轟鳴,鎮上店戶關門不迭,聯防處的兵卒跑向河邊,看見一群身著草綠衣服,頭戴五角星軍帽的軍人持槍彎腰沿街兩旁蜂擁而來。浛洸地下黨員都出門迎接,並叫各店戶開門,組織歡迎支前工作。後來得知大軍迫切任務是圍殲廣州的敵人,在浛洸只是過境,兩三天就過完,那浛洸暴露的地下黨同志怎麼辦呢?浛洸地下黨組織決定自救。他們一方面派人火速去和游擊隊聯系,另一方面把前些時候農運中購買的槍支集中起來。張鵬同志帶領十多名科兆村青年持槍進駐浛洸小學。三天後,大軍過完,街市便寂靜下來,不少群眾交頭接耳,猜疑不安。地下黨員白天就派人去宣傳“大軍尚未過完,很快就陸續趕到”、“游擊隊已在堯鯉鄉集結多至千人即來接管浛洸”。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如是說,群眾情緒又活躍起來。然而敵人也在叫囂“殺回浛洸,斬盡殺絕!”
不久,江北的一隊游擊隊來了,人心大定。就這樣,憑著南下大軍的威勢,憑著游擊隊的聲望,憑著革命群眾的支持,憑著地下黨同志和革命積極分子的機智,地下黨員終於使敵人不再反撲,保衛了英西重鎮的安全。保衛了三千多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老區新貌
上半年完成
工業總產值13億
解放後,浛洸人民勤勞開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據英德市委書記助理、浛洸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謝蓮介紹,浛洸鎮今年1—6月份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6803萬元,同比增長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18萬元,占全年任務16.96%;完成農業總產值18844.8萬元,同比增長21%;完成工商稅收445.03萬元(其中地稅362.4萬元,國稅82.63萬元)。招商引資取得了新進展,半年來該鎮聯系客商10多戶,洽談項目近10個,簽約落戶1家,即創能﹙英德﹚生物質發電項目,簽約金額達5億元人民幣,完成了全年的招商任務。
為了改善城鄉環境,提高幸福指數,提升城鎮的品位和檔次,浛洸鎮實施“三邊”整治,建設宜居城鄉工程。投入1800多萬元對S347線浛石公路口至雞斗窩2公裡路段擴建為6車道,並進行綠化、亮化工程;投入近千萬元建設廉政文化公園(清和園)、蓬萊寺塔公園、濱江公園、鹿城公園和大塘村公園,其中鹿城公園位於S347和S348線的交匯處,占地3萬多平方米,亦是工業園區與鎮區的中心地帶。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提高了該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的品位和檔次。
合辦:中共清遠市委宣傳部 清遠市老促會總策劃:雷廣財 梁有華
統籌:達海軍
編輯統籌:蔡秀娟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蔡莉莉
通訊員 黃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