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蓮花紋

蓮花紋

日期:2016/12/14 11:47: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蓮花紋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紋飾之一。其興起與佛教的盛行有關。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
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蓮花,是中國傳統花卉。《爾雅》中有“荷,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志,代表“淨土”,象征“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尤其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極為流行。在石刻,陶瓷、銅鏡和彩繪上到處可見。表現形式有單線雙線、寬瓣、寶裝、凸面、正面、側面、單獨、連續、單色、彩色、镂刻和雕鑿,變化眾多。以後歷代亦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圖案之一。來源:百度百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