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建築專家:承建築文化 造壯麗大城
日期:2016/12/15 1:21: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觀點:昆明市現有具有價值的歷史建築達5000棟以上,然而真正實現有力保護的歷史建築不到500棟。在文化強國建設大背景下,昆明應充分保護並挖掘地方特色建築文化這一核心價值元素,傳承建築文化營造壯麗大城。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主張,昆明社會各界正全面尋找泛亞文化名城名片。昆明著名古建築專家、昆明老街文物保護辦主任、《昆明地區民居建築文化》著作者楊安寧認為: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建築文化,是昆明建設泛亞文化名城的核心價值元素,是昆明向世界展示個性形象的重要文化符號。
保護歷史建築功在千秋
昆明自古以來,一受中原文化影響,二受本地土著居民文化影響,三受近現代國外文化影響,這三方面因素致使昆明形成獨有的建築文化。楊安寧認為,獨特的建築文化是昆明區別於其他城市的個性所在,這種差異性的建築文化正是昆明建設泛亞文化名城必須重視的核心價值元素。
從唐代的東、西寺塔,到宋元的曹溪寺,到明代的大德寺雙塔,到清代的圓通寺、真慶觀、文廟等等,再到近現代的朱德舊居、陸軍講武堂、傅氏宅院、小銀櫃巷七號、歐氏宅院等等,昆明在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了自唐代以來的眾多歷史建築。楊安寧說,歷經風雨滄桑留存下來的歷史建築,是昆明這座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它們見證昆明的文化傳承,體現儒、釋、道文化在昆明的傳播。
加強保護並留住歷史建築,是昆明文化建設功在千秋的大事業,通過眾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建築,能直觀地將一代代昆明人拉進歷史,記憶過去。楊安寧提出觀點:從記憶過去、認知價值、共享資源、傳承發展這四方面著力,昆明要在文化建設中打好“建築文化”這張城市價值王牌。
傳承建築文化利在當代
楊安寧談到,現在昆明歷史建築文化傳承有斷層,集中體現在很多新建築只有文化共性而無文化個性,富有昆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越來越淡出新建築群體。“傳承建築文化利在當代,昆明應將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建築文化注入新時期的建築規劃和設計中來,通過建築直觀體現這座城市的文化差異性。”
在這方面,除了技藝傳承人和社會傳承力量的培育之外,政府的重視和引導至關重要。比如在具體實施項目建設時,可以強調規劃、建設、文化、商務等部門的協作,從規劃和設計上先期導入昆明特色的建築文化精神,使得地域特征鮮明的傳統建築文化在“新城新樓”建設中充分體現。這樣既能在發展中與時俱進傳承建築文化,又有利於當代泛亞文化名城建設之價值實現。
楊安寧對記者說,像一顆印、走馬轉角樓、三合院、四合院、寶善街中西合璧建築等等,都是既有中國建築文化共性又有昆明建築文化個性的代表。現在昆明很多新建築已經沒有了“昆明味道”,長此以往昆明城市建築曾經深厚的文化底蘊將被打薄,因此現在傳承建築文化要強調“古為今用”。
古代,當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昆明時,曾發出“一座壯麗大城”的驚歎。今天,傳承建築文化營造壯麗大城,是昆明建設泛亞文化名城的核心價值體現,也是昆明向世界展示自己古老文明的重要名片。
挖掘價值共享文化成果
對於如何深度挖掘歷史建築核心價值這個問題,楊安寧的觀點是:要嫁接多元素共享文化成果,在保護的基礎上創新利用好歷史建築。
作為昆明打造文化名片的核心價值元素,歷史建築要以發展的眼光來保護和應用。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可以開發歷史建築的功能,比如開辦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書畫院、傳習館等等。特別是引入像刺繡、烏銅走銀、雕刻等特色非遺文化展示交流內容,以歷史建築為載體嫁接多元化經營,實現保護性發展。“這樣做,能增強大眾文化體驗,實現共享文化成果,用人與自然和諧的眼光和經濟發展的眼光深度挖掘昆明歷史建築的核心價值。”楊安寧說。
楊安寧認為:在昆明建設泛亞文化名城的進程中,傳承建築文化營造壯麗大城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昆明打造差異文化名片的核心價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