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設計五大要素和設計風格
日期:2016/12/15 1:18: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國的四合院、圍牆、影壁等,顯示出某種內向、封閉甚至“一勞永逸”的苟安思想傾向,乃至有人認為:“封閉的庭院象征著我們封閉的社會”、“中國是一個‘秦磚漢瓦’的圍牆的世界”
保守
中國人營造的園林或偏愛的自然勝景等,一般都清高隱逸,或避世脫俗,反映了長期生活在農業社會的中國人,對自然環境的悠遠情誼和守土重農的田園意識。在建築的整體布局、空間設置、功能劃分等方面,則比較注重別人與自我的“安其居,互不相犯”的內在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人傾於保守、防范、協和相安的心理需要,也似乎與“外求自保,內得心安”的品性修養之取向同出一轍
群體
中國建築尤其是院落式建築注重群體組合,“院”一般是組合體的基本單位,這是中國文化傳統中較為強調群體而抑制甚至扼制個性發展的反映,或與之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一望無際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從地面上層層展開,在時間中呈現她的音韻,每一片青一色的灰色屋頂下,安住著一個溫暖的家。若在雨中觀景,一派“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叢樹萬人家”的意境更顯得格外幽遠與深長,耐人尋味。
靜態
中國園林裡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現某種婉約、纖麗之態,微波弱瀾之勢。其布局較為注重虛、實結合,情致較為強調動、靜分離且靜多而動少。這種構思和格局較為適於塑造寬松與疏朗、寧靜與幽雅的環境空間,有利於凸現清逸與自然、變換與協調、寄情於景的人文氣質,表達“情與景會,意與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國的山水畫,一般都留有些許的“空白”,以所謂的“知白守黑”達到出韻味、顯靈氣、現意蘊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含蓄
中國較為強調曲線與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園林的布局、立意、選景等,皆強調虛實結合,文質相輔。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鐘情田園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於“借景”以達到含蓄、奧妙,姿態橫生;巧用“曲線”以使自然、環境、園林在個性與整體上互為協調、適寧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開。“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手法,近似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比興”或“隱秀”,重詞外之情、言外之意。看似漫不經心、行雲流水,實則裁奪奇崛、缜密圓融而意蘊深遠。
承襲
中國對形式美和工程技術的把握常憑直覺與經驗,較為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運用。在建築理論、建築知識的教習上,一般采取師徒承襲或者口傳心授的方式。在建築技能或營造技法的傳遞線路上,以師徒相授或父子相傳為主,若無後繼或後學,則往往人亡而藝絕。在建築技能、技法的運用上,一般沿襲多於創新。在建築式樣的選擇上,也往往是模仿大於超越。在建築理論上,注重對建築材料、施工技術和管理心得的記述,缺乏詳盡的總結梳理和理論建樹。
中國古代建築,常常有精美的木雕,所謂雕梁畫棟、曲欄朱檻指的也就是這個。山西、安徽、江南水鄉和閩粵地區建築上的木雕都是非常有名的。浙江紹興、東陽一帶的木工當年名揚天下;山西豪門富甲一方,其建築奢華如非親眼目睹都無法相信;徽州“三雕”(石雕、磚雕和木雕)之一的木雕既莊重又活潑;而閩粵地區的木雕施彩濃重,又別有一種風情。
中國古代建築以梁柱木結構為主,牆一般不承重,所以廊柱內柱與柱之間一般安裝格門或格扇代替牆面,多為六扇或八扇,既通風、采光、裝飾,又與外界隔斷。古代建築物較高,所以格扇造型也窄而高,細長高挑,如苗條淑女,故人們形象地稱格扇中間的條環板為腰板,束腰以下為裙板,頗為擬人化。上部的格心有直棂和菱花兩種,紋飾有正方、斜方格眼、萬字流水紋、品字回紋、蜂窩紋、球路紋等,有的開光雕人物、花卉。玲珑剔透,繁而有序;腰板和裙板多以浮雕裝飾,或雕刻人物故事,如三國故事、大船稱象等,或山水、花卉、動物,如八駿八鹿、博古圖等,人物或須發畢現,具體而微,或厮殺混戰,生感動人,或醉酒賦詩,佯狂顛倒,均表現得淋漓盡致;花卉紋花瓣翻卷有致,花葉抑揚紛披,自然生動。
中國古典家具與建築的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建築的尺寸一般以家具的尺寸為依據,‘室中度以幾,堂上度以筵.......塗(途)度以軌’。另一方面,家具的造型、結構受到建築的影響,如果建築是表,家具就是裡,這種表裡關系體現在造型和結構上一脈相承,如童柱、角替、須彌座即是家具中的矮老、站牙、束腰,在造型語言和裝飾手法上都達到了表裡和諧,裡外呼應。
中國古代不同地區的建築有著不同的風格,門窗的式樣也情趣大異。比如僑鄉福建和廣東一帶,人們喜好在建築上大施彩繪,所以閩粵地區出產的門窗常見到有大漆繪就並加以純金塗飾的。相反的,色調以青灰為主的江南水鄉,人們的審美觀念中也以清新淡雅為美,因此門窗也少有彩繪,而往往以木本色示人。工藝方面中國南北地區也有差異。像浙江一帶雕工發達,而浙江產的門窗上無論浮雕還是透雕,質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清代歷史上有浙江木工向山西遷徙的記載,所以在一些山西門窗上也能看到南方的秀麗風格。另外,江浙地區特別是蘇州的工匠,其技巧的精致绮麗也是格外有名的。為克服木材的應力而創造發明的攢插工藝,不僅使幾何紋樣的門窗展現驚人的細膩風范,也使花節這一原本只是門窗構件的小小物事變得多姿多彩。在中國的北方,人們更多的還是用了穿插的工藝,不僅省工省料,而且舒展大方。
在當今鋼筋混凝土時代,我們已難以見到這樣的建築藝術品,在這些寶貴的藝術瀕臨消失的時候,我們多方搜集並展出了中國古代不同地區有代表性的木雕門窗及其建築陳設。在這裡您即能感受中華民族古代精美的建築藝術,又能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