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建築的發展脈絡
日期:2016/12/15 1:21: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講座專家簡介
於坪蘭:1975年出生於正定縣,大學文化。現任正定縣政協委員,正定古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正定縣文物保管所旅游科科長。
曾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專業文章30余篇,撰寫了《正定歷史文化百題》一書,編輯出版正定古文化研究會會刊《古圃》6期,為挖掘、弘揚正定歷史文化不遺余力。
正定是石家莊唯一的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跡眾多,有著“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稱。這些古建築時間跨度大、種類繁多,別具特色。曾吸引著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三次造訪正定,鄭孝燮、羅哲文等古建專家也多次莅臨正定考察,因而正定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一部物化的歷史教科書”。
正定現存古建築以佛教寺院遺存居多,幾乎涵蓋了佛教寺院逐漸發展的所有布局。早期寺院以塔為中心,其他殿閣分布在塔四周,比如正定的天寧寺、臨濟寺和廣惠寺。寺院結構在唐朝後期就發生了變化,開元寺的塔已從寺院的中軸線上移到了旁邊,塔對面的位置上是鐘樓,中軸線的北端是一個法壇正殿的遺址。這種布局現在全國就只有開元寺這一例保存了下來,全世界也只有兩座,另一座在日本。宋代之後的寺院布局逐漸趨於成熟,大多數以殿閣為中心。正定的隆興寺就是這樣典型的宋代寺院布局,整個寺院依中軸線縱深展開,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時寬時窄,隨建築布局錯落而變化,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當年梁思成先生考察隆興寺曾經感歎說,欣賞隆興寺就像是聽大樂隊演奏的華美樂章,讓你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正定的古建築呈現出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從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一直到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築都有遺存,提供了非常珍貴的歷史標本,堪稱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現存的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建於唐朝,全國建於唐朝的建築只有五座,四座在山西,都是單層大殿,只有在正定的開元寺唐代鐘樓是一座二層樓閣。現存的古鐘樓大多是明清的,元朝的就已很少,更不要說唐宋的。開元寺鐘樓就從唐代保存了下來,而且鐘樓上那口大鐘也是唐代原物。正定府文廟的大成殿是五代時期建築。這個建築瓦頂舒緩平展,斗拱宏大簡潔,顯得十分古樸。
正定宋代建築群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隆興寺。隆興寺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宋代建築群之一。通過隆興寺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建築一改唐代建築風格雄渾的特點,變得纖小秀麗,已經開始注重裝飾,可以說中國古建築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殿的平面圖為十字形,而不是一般的正方形,十分獨特。除摩尼殿外,天王殿、轉輪藏閣、慈氏閣,其中天王殿康熙下令修繕並親筆題寫匾額。
金代建築基本延續了宋代風格,斗拱變小,垛數增多,裝飾性增強。正定臨濟寺澄靈塔就是典型的金代建築。正定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築是府文廟的戟門,是研究古建築發展歷程的一個珍貴實例。明清建築格調基本一致,統稱為晚期建築。隆興寺內的毗盧殿的毗盧佛由明萬歷皇帝和其母親御制,賜給地方佛院供奉。正定比較有名的清代建築還有御碑亭和戒壇。
此外正定古建築的建築形式繁復多樣,豐富多姿,有殿閣、亭台、古塔、民居、宗祠、天主教堂、古城牆。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古老建築,不僅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更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是正定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像一部部物化的歷史書,讓我們重溫著家鄉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