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關於古建彩繪的一些知識

關於古建彩繪的一些知識

日期:2016/12/15 1:21: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台基
一稱基座。系凌駕地上的修建物底座。用以承托修建物,並使其防潮、防腐,還可補償中國古修建單體修建不甚巨大宏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通俗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修建。
2,較高級台基
較通俗台基高,常在台基上邊建漢白玉雕欄,用於大式修建或宮殿修建中的非必須修建。
3,更高級台基
即須彌座,又叫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間,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斗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樹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顯示佛的高尚偉大。中國古修建采用須彌座透露表現修建的級別。普通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台上建有漢白玉雕欄,常用於宮殿和有名寺院中的首要殿堂修建。
4,第一流台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然後使修建物顯得更為雄偉巨大,常用於第一流修建,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屹立在第一流台基上。
二、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為底的台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檩條,構成梁架。

三、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修建的迎面間數稱為“開間”,或稱“面闊”。修建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吉利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大都的開間為奇數;並且開間越多,品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四、大梁,即橫梁
架於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首要的木頭,以構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木構造修建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國古代修建共同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普通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效果。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構成,犬牙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構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畫
原是為木構造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凸起其裝飾性,宋代今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成短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品級。

1,和玺彩畫
是品級最高的彩畫。其首要特點是:中心的畫面由各類分歧的龍或鳳的圖案構成,間補以花草圖案;畫面雙方用《》框住,而且瀝粉貼金,富麗堂皇,非常絢麗。
2,旋子彩畫
品級次於和玺彩畫。畫面用簡化方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雙方用《》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普通用非必須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品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川、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雙方用《 》或( )框起。“()”被修建家們稱作“負擔”,蘇式彩畫,就是從江南的負擔彩畫演化而來的。
七、屋頂(古稱屋蓋)
中國傳統屋頂有以下七種,個中以重檐庑殿頂、重檐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庑殿、單檐歇山頂。


1,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2,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3,庑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
4,歇山頂
是庑殿頂和硬山頂的連系,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機成垂直的三角形牆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構成,所以又稱九脊頂。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於上端。據說油漆彩繪 9664手繪壁畫,古建彩繪的一些背景牆圖片 。普通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分明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必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八、山牆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牆面。經常見的山牆還有風火山牆,其特點是兩側山牆凌駕屋面,隨屋頂的斜坡面而呈階梯形。
九、藻井
中國傳統修建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警之義。普通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局部,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琢或彩繪,經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修建物的品級顯示在各個方面,如圍牆、台階、殿基、門窗、配庑等等。
1.殿頂:
宮殿、房捨的頂部,是整座修建物表露最多、最為奪目的當地,也是品級觀念最強之處。清朝把《工程做規律例》中規則的27種房子規格,歸入《大清會典》,作為司法品級准則固定下來。現擇有典型意義的幾種殿頂引見:牆體彩繪、仿古裝飾、古建彩繪。
重檐庑殿頂:這種頂式是清代一切殿頂中最高級級。庑殿頂又名四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名五脊殿。這種殿頂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廣大於進深,前後兩坡訂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辨別交於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頂,是在庑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修建物中,如太和殿、長陵譡恩殿即此種殿頂。
重檐歇山頂: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戗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庑殿頂的第二檐根本一樣。整座修建物造型華麗堂皇。在品級上僅次於重檐庑殿頂。當前的古修建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方式。
單檐庑殿頂: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頂的上半部,是規范的五脊殿,四阿頂。故宮中配庑的主殿,如體仁閣,弘義閣等均是。
單檐歇山頂: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頂的上半部。配殿的大局部是這種頂式,如故宮中的東、西六宮的殿宇等。
懸山頂: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殿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檩端伸出牆外,釘以搏風板。此種殿頂,用途不少,如神櫥、神庫中的房子等。
硬山頂:硬山頂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頂,與懸山頂分歧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檩頭悉數封住,宮牆中兩庑殿房以此頂為多。
攢尖頂:攢尖頂有多種方式,且易識別。無論什麼方式,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攢尖頂有四角、六角和圓形之分。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一樣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步收小,故無垂脊。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卷棚頂:卷棚頂的最分明的標記是沒有外露的主脊,兩坡出水的瓦隴一脈相通。左右兩山牆可有懸山和硬山的分歧。此種修建,園林中居多。宮殿修建群中,宦官、僕人等寓居的邊房,多為此頂。
官式殿頂,多以上述方式為根底,然後派生或交融出其他方式。 2.吻獸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修建構件,在封建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裝置地位,都被蒙上迷信顏色。《唐會要》中記錄,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虬尾似鸱”一類的器械,其效果有“避火”之意。晉代之後的記錄中,呈現“鸱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釀成“吻”字,故又稱為鸱吻,官式修建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分歧外形和稱號的吻獸,以其外形之巨細和數量之幾多,代表殿宇品級之凹凸。

     中國古建的檐角屋脊上經常陳列著一些數量不等的小動物作為裝飾,這些漂亮的裝飾品是中國修建裝飾的一大特點。
     這些小動物普通叫做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古建行內部也稱為小跑或“窮途末路”。它們曾經“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會失落下去,真的是窮途末路的。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構造,屋脊是由木材上掩蓋瓦片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地位,要接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還,如毫無維護辦法也易被勁風吹落。因而,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進程中逐步構成了各類動物形象,在適用功用之外進一步被付與了裝飾和標示品級的效果。
     唐宋時,還只要一枚獸頭,今後逐步添加了數量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構成了今日經常見的“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狀。
     在小仙人之後,坐姿陳列著一隊小動物,依據修建規劃和品級分歧而數量有所分歧,多為一、三、五、七、九等奇數。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用到了十個,除了意味著皇權的登峰造極外,大約也意味著只要皇帝才配享用到“完美無瑕”在兩個不相同的修建物上小動物的數量不等,用九個來舉例,它們順次是:鸱吻(龍的九子之一)、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故宮太和殿在最終添加了一個行什。數量越多,透露表現級別越高。拿故宮來說,太和殿用了十個,世界無二;皇帝寓居和處置日常政務的乾清宮,位置僅次於太和殿,用九個;坤寧宮原是皇後的寢宮,用七個;妃嫔寓居的器械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這些小獸代表的意義辨別為:現實上牆體彩繪的背景牆圖片。
1).鸱吻,喜好四處瞭望,因而在檐角的前面。
2).鳳,意味尊貴、有聖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傳記》:“鳳凰不與燕雀為群。”鳳是吉瑞的意味,亦是皇後的代稱。
3).獅子,代表骁勇、威嚴。《傳燈錄》記錄:“獅子吼雲:‘天上世界,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4).天馬、海馬,意味著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5).狻猊,古書記錄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傳說能食豺狼,有率從百獸之意。
6).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7).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傳說能區分長短是曲,獨角,又有神羊之稱,是骁勇、公平的意味。
8).斗牛,傳說中是一種虬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斗牛……遇陰雨作雲霧,常彎曲路途旁及金鳌玉棟坊之上。”傳說是一種興雲作雨、鎮火防災的吉利物。
9).行什,一種帶同黨猴面目面貌的人像。
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構造,易燃,因而檐角上運用了傳說能避火的小動物。這些美觀適用的小獸安坐檐角,為古修建增添了美感,使古修建愈加宏偉壯觀,華麗堂皇,充溢藝術魅力。梁思成評價道:“使原本極無趣蠢笨的實踐局部,成為整個修建物漂亮的冠冕”。
3.彩繪
     彩繪是我國古典修建不成短少的一個構成局部。它相同具有悠長的前史,構成了一種特有的修建裝飾藝術。
(1)檩枋部位稱號
枋心:檩枋中間,可隨檩枋自身的長短而增減,但其長度以不影響諧調感為宜。
找頭: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心部位,由找頭自身、皮條線、盒子、箍頭號局部構成。如檩枋較長,找頭局部可延伸,皮條線沿邊用雙線,加箍頭、盒子等。
箍頭:是檩枋盡端處的彩繪線。
盒子:是找頭局部的一段小空間。
皮條線:是五大線之一,亦是構成找頭的一個局部。
(2)品種和品級
①和玺彩繪。和玺彩繪是彩繪品級中的第一流,用於宮殿、壇廟等大修建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個部位是用“”線條分隔。首要線條悉數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或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烘托金色,看起來十分華貴。和玺彩繪分為數級,重點有:
金龍和玺:整組圖案用各類姿勢的龍為首要內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龍頭向上),綠地畫降龍(頭向下)。盒子中畫坐龍。假如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除龍之外,再襯以雲氣、火焰等圖案,具有激烈的神威氛圍。
龍鳳和玺:其級別低於金龍和玺,枋心、找頭、盒子等首要部位由龍鳳二種圖案構成。普通是青地畫龍,綠地畫鳳。圖案中亦有雙龍或雙鳳。龍鳳和玺中有“龍鳳呈祥”、“雙鳳昭富”等稱號。
龍草和玺:其級別低於龍鳳和玺,首要由龍和大草構圖構成。綠地畫龍,紅地畫草。大草圖案配以“FL”,又稱“FL吉利草”,簡稱“轱辘草”。

②旋子彩繪。在品級前次於和玺彩繪,在構圖上有分明區別,但也可以依據分歧要求做得很華貴或很素雅。這種彩繪用處廣,普通官衙、寺院、牌坊和園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組成旋子彩繪的首要圖案,在找頭內用旋渦狀的幾何圖形組成一組圓形的斑紋圖案。
旋眼:旋花的中間。
旋瓣:旋子花圈由三層構成,最外一層為一路瓣,順次是二路和三路瓣,普通找頭內,由一個整圓的旋子圖案和二個半圓旋子構成一個單位圖案,俗稱:“一整兩破”。
找頭部位常常呈現的圖案:
找頭部位大於“一整兩破”的面積時采用“一整兩破加金道冠”和“一整兩破加兩道”等方式。
找頭部位小於“一整兩破”單位圖案時,采用“喜重逢”即整旋花與半旋花,公用一路瓣。“勾絲咬”,即只用一路瓣構成圖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兩個半旋花的一半。
旋子彩繪中的品級:
金琢墨石碾玉:這種是旋子彩繪中的第一流,各大線及各路瓣都瀝粉貼金,相當華貴。
煙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級旋子彩繪,圖案中“五大線”貼金,各路瓣用墨線。
旋子彩繪中的品級,根本上以用金量的幾多為根據。其品級順次為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油漆彩繪。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等。
③蘇式彩繪。蘇式彩繪是另一種作風的彩繪,多用於園林和房屋。比來潤飾復古的琉璃廠街道的鋪面,多用這種彩繪。蘇式彩繪除了有活潑生動的圖案外,“負擔”內還有人物、故事、山川等。頤和園中的長廊,可以說是蘇式彩繪的展覽畫廊。
典型的蘇式彩繪是將檩枋聯在一同,畫成半圓形的“負擔”,內層“煙雲”,外層“托子”。
金琢墨蘇畫:這是蘇式彩繪中最華美的一種,用金量大,負擔內的畫面很細膩。
金線蘇畫:這是一種常用的蘇式彩繪,首要線條用貼金法。
其他還有海漫蘇畫等。這些蘇畫內均無大型負擔,花型、圖案等也較簡略。
④其他
古典修建的方式多種多樣,部位良多,凡外露部位的木構造,大都有彩繪裝飾。於是構成了分歧方式和作風的彩繪,如斗拱、天花、角梁、金瓶、椽頭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