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重慶華巖寺點贊:宗教界應該這樣介入文物保護

為重慶華巖寺點贊:宗教界應該這樣介入文物保護

日期:2016/12/14 11:50: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道堅法師工作圖片

 

道堅法師工作圖片

 

  最近,文物保護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就中國文物而言,超過一半是宗教文物,特別是佛教與道教文物。在這個意義上,宗教界對於中國的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負有特殊的重任。

 

  然而,宗教界如何介入文物保護工作?重慶華巖寺的佛教遺跡考察為我們帶來了極好的經驗,值得介紹與借鑒。

 

  自2012年起,華巖寺成立了佛教遺跡考察組,就重慶市范圍內的佛寺遺址進行系統考察。迄今為止,已經考察了南川、綦江、九龍坡、巴南、璧山、長壽、奉節、忠縣等十多個區縣,涉及2000多座寺院,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華巖寺的佛教遺跡考察大約包含4個步驟。考察組每到一地,首先是訪談。尋找當地老鄉與知情人士,了解與當地佛教有關的所有事項。如以前寺院的建築、名人、故事、香火以及在當地的影響等,均記錄備案,既為田野考察打下基礎,也搜集了豐富的口述資料。第二,拍照。凡是廟宇、礎基、僧墓、碑碣等與佛教有關的蛛絲馬跡,均拍照留存。第三是測量。面對很多殘垣頹壁,測量出原有的寺院規模、殿堂架構、院落結構;對於碑碣、骨塔、佛像、石雕等,均測量記錄。第四是拓片。只要發現碑刻上有尚可閱讀的文字、圖像,均當場拓印。經過如此4個步驟,考察組可以盡可能多地搜集到遺址的信息,形成完整的數據庫。

 

  尤為可貴的是,華巖寺還非常重視原始資料的研究與發表。道堅方丈以這些原始資料為基礎,先後出版了《南川金佛山佛教研究》《佛國尋蹤——南川金佛山佛教遺址碑拓輯錄》《佛在南州:綦江古劍山佛教遺址碑拓輯錄》《九龍佛緣:九龍坡佛教遺址碑拓輯錄》《巴國佛蹤——巴南區佛教遺址碑拓輯錄》等著作,不僅為歷史上的佛教聖地留下了寶貴的記錄,也為地方佛教、地方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原始資料,更啟示地方文化的未來發展。

 

  華巖寺的佛教遺跡考察,體現了文物保護工作中專業態度與宗教精神的結合。考察組的所有成員都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達到了從事文物資料搜集工作的專業水平;華巖寺為考察組配備了專業水平的照相機、紙墨等,保證了所獲資料的專業性。更為重要的是,考察組的成員大多具有佛教信仰,他們將深厚的宗教感情投射到事業之中,不辭勞苦,不惜成本,不顧代價。重慶屬大山大河的區域,從每天發表的微博看,很多時候,考察組的工作都在偏遠無人的森林地帶。義工們背著沉重的設備,步行跋涉,不畏勞苦。古往今來,最優秀的文化產品大多屬於宗教范疇,原因就在於勞動者是帶著純潔的信仰,將自己的心血傾注於斯,是一般世俗謀生者的工作態度難以企及的。華巖寺的佛教遺跡考察再次說明,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宗教信仰者的參與、宗教精神的發揮,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值得弘揚。

 

  華巖寺的佛教遺跡考察還啟示我們:宗教界需要有保護文物的文化自覺。原則上說,文物保護工作當然主要由文物部門負責。然而,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其遺址、遺跡、遺存如汗牛充棟,如果,沒有全體國民的保護意識、參與意識,僅僅依靠文物部門是不夠的。就像重慶的佛教遺跡,文物部門不是不重視,但是力量有限,難以顧及。在這種情況下,華巖寺挺身而出,設立專項,將宗教精神、專業知識、人力資源和資金優勢結合起來,全面普查重慶市的佛教遺跡,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果,全中國的佛寺道觀都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將本地區、本宗教的文物,甚至將本寺院道觀的文物做一次普查,整理出版,必將極大地豐富地方性知識,為中國文化的復興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來源:鳳凰佛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