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廟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城區東北部,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主要場所。始建於秦漢,拓建於唐宋,金、元、明、清時曾有多次大的維修,現基本保持了宋代時的規模。它東至仰聖街,西至二衙街,南至東岳大街,北至岱廟北路。南北長406米,東西寬237米,占地面積96222平方米,是泰山上下最大的
古建築群,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岱廟四周城堞高築,周辟八門,南向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東向稱“東華門”;西向稱“西華門”;北為“厚載門”。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坤角樓。岱廟在總體布局上按照唐宋以來祠祀建築中最高標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條縱軸線為主,兩條橫軸線為輔,均衡對稱,向縱橫雙方擴展的組群布局形式。眾多的主要建築依次排列在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對稱於左右兩側。從岱廟南門外的門戶建築遙參亭起,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贶殿、後寢宮、厚載門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在中軸線上。在軸線兩側,東線有漢柏院、東御座、鼓樓、東寢宮、東花園;西線有唐槐院、雨花道院、鐘樓、西寢宮、西花園,兩側呈對稱分布,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贶殿建於廟正中偏後的高大台基之上,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式建築。岱廟現存建築主要是明清以來的重建和增建物,保持了宋代以來的建築風格,整座建築群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