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防止消防隱患 各地古建築群內都安裝了監控設備

為防止消防隱患 各地古建築群內都安裝了監控設備

日期:2016/12/15 1:31: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寧德市文物點數量眾多,古遺址、古墓葬、青瓦古建築、石窟寺等各具特色,特別是古橋梁,數量之多,工藝之精,保存之完整在我國實屬罕見,是極為珍貴的文化瑰寶。據統計,寧德市共有木拱廊橋54座,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座。

    有些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建築,還居住著群眾,生活用火、電線老化,缺乏消防栓等安全隱患,無不構成了對文物安全的嚴重威脅。

    2004年6月13日,坐落於古田縣杉洋鎮洪灣村的虹梁式木拱廊屋橋“半山橋”被山林火災燒毀;2006年6月27日,剛入選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宋代的“江南第一險”屏南木拱廊橋“百祥橋”在火災中付之一炬。

    近日,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發出通知,要求各單位要積極會同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對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紀念館開展拉網式的文物安全消防工作大排查;同時逐級督促落實文物消防安全責任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和演練計劃。

    為加強我省各地對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和紀念館開展拉網式的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大排查,尤其是對全省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的重點排查。省文物局將重點對廊橋和重要古建築等,組織力量加快編制安防技防方案,集中實施一批安全技術防范工程。

    積極爭取經費為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廊橋安裝“全球眼”進行監控。古建築保護工作中引入物聯網消防技術之後,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及時將文物的消防設施運行狀況和險情隱患的信息傳輸至指揮中心,使工作人員對這些無人看守的文物建築進行24小時的監控,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據技術研發人員介紹,消防工作中使用的電力載波技術可進行漏電檢測,微型竊聽器避免漏電火花產生火災;可設置每日的最大用電量,超過最大值後只維持照明等基本電量,避免電線過熱起火。青瓦古建築專家認為,在古建築中安裝了遠程監測器之後,不僅消除了火災隱患,還實現節能環保,一舉多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