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古城保護不能一哄而上急於求成
日期:2016/12/15 1:20: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保護古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而不能違背古城居民意願,損害古城居民利益……”針對當前古城保護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盲目建設、破壞空間格局、改變山形水勢、過度商業開發、過多外遷居民等錯誤傾向,全國29個古城政府代表和專家學者25日下午在河北省正定縣宣讀並通過了《古城保護正定宣言》。
為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樹立正確的古城保護理念,宣傳推廣正定古城保護經驗,國家文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河北省人民政府於25日在河北正定聯合召開古城保護現場會。
“推進城鎮化絕不是要把古鎮都變成城市、把古村都變成集鎮,把古民居變成高樓群。要把古城保護、文化傳承作為城鎮化發展中的‘軟實力’和‘助推器’,實現古城保護與城鎮化有機結合。”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說。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國古城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規劃編制與實施日益完善,社會保護意識普遍提升,逐步走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應對人口變遷、環境變化、經濟調整等問題時,古城保護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壞空間格局、改變山水脈絡、過度商業開發、過多外遷居民等錯誤傾向;另一方面是缺乏對古城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護意識淡薄、保護理念不正確,造成了古城保護和利用的隨意和無序,出現了簡單化和趨同化的傾向。
勵小捷指出,現在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一個公司把古城裡的一條街區整體買下來,把原來居民安置到城外,然後引來天南地北的商戶進城經營,這不利於古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原生態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還有個別古城拆除各時期保留的歷史建築,一律新建唐宋或明清仿古一條街的做法,割斷了古城歷史文脈。
勵小捷認為,古城保護與發展不等於古城規模的盲目擴大,一些古城違背歷史依據,隨意擴大古城的規模,實則破壞了古城的歷史真實。古城保護工作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急於求成,脫離古城歷史文化價值重塑古城輝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保護古城,不能人為地捏造特色,想當然地打造空頭名片,在古城保護上搞單一模式的復制,簡單復古。在古城的開發利用上,也要防止開發模式雷同,商業布局雷同,甚至連銷售的商品也雷同的現象。同時要加強古城保護的“軟投入”,積極探索多元投資渠道,探索建立古城保護的補償機制。
“各級政府要牽頭制訂規劃,帶頭執行規劃,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要合理規劃好古城與新城的關系,疏解古城壓力,跳出古城建新城。在新城建設用地上給予支持。讓‘古城古得經典,新城新得現代’。”勵小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