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天龍八部”石刻 三頭六臂面部長有鳥嘴
日期:2016/12/14 11:53:0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標號為20的人形天龍八部龛,還能明顯的看到長有三頭六臂的阿修羅。(圖片來源: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在這尊佛像上,能依稀看到古人塗上的色彩。(圖片來源: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仙女飛天衣裙飄帶線條十分清晰,飛天的飛勢動態有力,姿勢優美自如。(圖片來源: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佛像面部圓潤飽滿,頂作高鬘頭形肉髻,雙耳肥碩垂肩,有濃重的盛唐遺風。(圖片來源: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另外一龛人形化“天龍八部”(圖片來源: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原標題]重慶發現“天龍八部”石刻 283尊摩崖造像重見天日
2011年8月,重慶市潼南縣一土石方商人在崇龛鎮一山體上挖取碎石時意外的發現一尊佛像。隨後,在這段30米長,4米高的崖壁上,共有43龛,283身造像,27則文字題記被清理出來,這些被發現的造像被命名為千佛寺摩崖造像。
讓考古隊員驚喜的是,在這些早至唐朝,晚至元明的造像中發現了雕刻精美的“天龍八部”。
作為2015年重慶市文化遺產宣傳月系列活動,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2015年5月27日組織了十余名網友現場探訪了這組奇特的“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直接刻在崖壁上
提到“天龍八部”,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過在千佛寺,金庸先生的小說變成了佛教中的八種人形化的神道怪物。
據介紹,佛教中的“天龍八部”源自古印度神話。傳說佛陀在說法時,常有一類貌似人形而實際不是人類的在靜靜聽法,守護道場。這類神道怪物其中以天、龍為首,還有夜叉、阿修羅、乾闼婆等八種神怪,故被稱為人形“天龍八部”。
在千佛寺43座龛中,考古隊員發現了兩龛人形化“天龍八部”形象。
記者在現場看到,人形化“天龍八部”中有的造像頭頂長龍、有的怒目圓睜懷抱嬰兒、有的長著三頭六臂、有的面部長有鳥嘴,雕刻風格與其它造像與眾不同。
“人形化‘天龍八部’形象證實了長安佛法映巴川這一說法”考古專家徐進表示,人形化“天龍八部“屬於密教造像因素,表現出了晚唐川渝地區的造像受到兩京地區的造像風格影響和佛教的傳播路徑。
千佛寺佛像數量之謎
在發掘現場,有網友在贊歎古人精美的雕工時不解地問:“千佛寺發現的佛像為何還不到300座?是不是還沒有全部發掘完?”
“千佛寺雖然真實存在,但不代表就一定有一千尊佛像。”徐進對這種說法給出了兩種解釋。
第一,他認為千佛寺沒有一千座佛,千佛寺名字中的千,只是古漢語中的修辭手法。
他以李白的《贈汪倫》舉例。詩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千字和古漢語中的三、九、十二一樣,都是表示數量之多的虛詞。
所以在當時取名千佛寺可能僅僅是像表示佛像之多的意思,這也是目前考古界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
第二,徐進認為千佛寺確實造有一千座佛,只是由於以前保護不當的原因,使佛像被破壞消失掉了。
徐進介紹,在世紀50年代,當地在修建水庫時摩崖造像的巖體曾被當做石料取走後又被碎石掩埋,直至2011年才在另外的一起施工中暴露出來。
考古學家根據現場情況推測當時的摩崖造像應該有7米高,而目前殘存的摩崖僅僅4米。
徐進認為如果消失掉的3米摩崖造像擁有比現在更大的造像密度的話,整個造像規模達到1000尊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這種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