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存著大量明清古建民居的城堡——張家口堡
日期:2016/12/15 1:21: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張家口堡又稱堡子裡,明代屬京師宣府鎮,是萬全右衛地。宣德四年(1429年),指揮使張文始築城堡,名張家堡。張家堡高三丈二尺,方四裡十三步,東南各開一門,東門“永鎮門”,南門“承恩門”。成化十六年(1480年)又築關廂。嘉靖八年(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北門”。
張家口堡作為長城防線宣府鎮的要塞,曾以“武城”之譽雄冠北疆 。
明代隆慶、萬歷年間,明廷與蒙古俺答部之間實現了“茶馬互市”,張家口堡的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由單純的軍事城堡演變為兼有貿易功能的邊境城市。
清朝末年,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張家口堡的經貿有了迅速發展,1909年京張鐵路開通後,張家口成為通往西北的貨流樞紐,張家口堡東關形成了武城商業街。這條商業街至今依然是張家口市最繁華的地方。辛亥革命後,張家口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據《張庫通商》記載,張家口對蒙古貿易的商號增加至1600多家,年貿易額達到1.5億兩白銀。
張家口堡成為中外商賈聚集之地,堡內商號、票號、錢莊的投資人與經營者大多是晉商,著名的祁縣喬氏家族,在堡子裡二道巷開辦了宏茂票號。祁縣的渠家也在張家口開設了茶店以及三晉源、百川通票號。太谷的曹家來張家口橋西經商,開設了錦泉湧、錦泰亨、錦泉興票號、錢莊。張家口堡成為晉商招財進寶的聚集地。
張庫大道的興盛,也吸引了為數眾多的外國資本,民國初年,在這裡的外國商行有英國的德隆、仁記、商業、平和商行,德國的禮和、地亞士商行,美國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並、三菱商行以及法、俄、荷蘭的立興、恆豐商行,總數達44家。這在當時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場之外又一個外商聚集之地。
堡內建築各式,廟宇、官衙依北方京都舊制,高低錯落,寬窄有規。民居可分三類,一為京都四合院模式,二為山西晉南風格,三為中西合壁造型。
張家口堡至今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堡子裡現存文物古跡達700余處,其中極具價值的重點院落93處,是全國大中城市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建築城堡之一,可稱北方地區明清民居古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