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莫讓財富變包袱--央視聚焦山西高平失修古建

古建:莫讓財富變包袱--央視聚焦山西高平失修古建

日期:2016/12/15 1:20: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13年5月26日播出的焦點訪談聚焦山西晉城高平市的失修古建,報道客觀,很給力,山西有一百多個縣,對文物的重視程度不一,不能說沒好的,但是太少了,大多數都和高平一樣,存在大量失修古建,希望媒體的報道能促進這些鄉村古建的搶救。
古建:莫讓財富變包袱

  我們國家是文物大國,山西是文物大省,而山西的高平是目前全國保存地上古建築最多的縣之一。我們也許很多人沒去過這個地方,但都知道“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它源於自戰國時期秦國大敗趙國的長平之戰。長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高平。高平相傳還是神農故裡。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給高平留下了許多古建築,光地上就有5000多處,其中19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不少好東西,這是高平的財富,是山西的財富,也是中國的財富。而這裡文物保護的現狀怎樣呢?

  古剎崇明寺位於高平市郭家莊,由於年代久遠和獨特的斷梁建築結構,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主殿完好之外,整個寺廟的院牆有很多裂縫,配殿都沒有門窗,看上去像一個個黑窟窿,殿裡都已經坍塌,配樓頂上還有一個大洞。

  據管理員介紹,寺廟大殿在十幾年前修過,其他部分幾十年沒有修了,眼見配殿和院牆要塌,他也憂心忡忡。

  位於高平西李門的二仙廟,相傳為祭祀兩個關心人間疾苦的仙女而建;位於高平三王村的三嵕廟,相傳為紀念古代射九日的後羿而建。這兩座廟都因為是金代建築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它們的配殿都沒有門窗、院牆破敗、屋頂坍塌。而省、市、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沒有修的情況就更為嚴重。

  據管理員介紹,清化寺過去一直是村裡辦公用,由村裡修。1996年被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後,村裡人搬走了。此後,就一直沒有進行過維修,後面的幾個院子也都垮了。

  湯帝廟是古人為紀念商朝的創建者成湯而建造的,現存的是明代建築,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市裡多年來一直沒有維修過。

  記者在高平調查了十多個文物級別的古建築,有的整體破敗,只剩下斷壁殘垣,有的部分坍塌,有的嚴重破損,多數存在失修問題。面對這種狀況,當地文物部門是怎樣保護的呢?據了解,這些古建築雖在高平,卻大多是晉城市級以上文物保護級別的,負責這些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是晉城市旅游文物局。

  晉城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管理科科長張建軍告訴記者,晉城是一個全國著名的文物大市,市保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599處,而列入財政預算的文物保護經費今年只有700萬元,這還是今年新增的數,往年才只有100多萬元。100多萬元就意味著近600處文保單位,每年每一處平均只能有2000多元的修繕費,即使今年增加到700萬元,每處平均下來也只能有1萬多元,而一座古建築的大修費用現在往往都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這些錢對於多年來文保欠債太多、都要維修的眾多古建築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這些文物古建裡,有我們的血脈,有我們民族的DNA。如果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沒保護好甚至是被破壞,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下子孫。文物是無價的,但保護文物卻需要巨大投入。現在保護它們的一大難題恰恰就是“差錢”:文保經費缺乏,又沒有制度性的資金保障。然而,記者在高平也看到,這裡的文物保護差的還不僅僅是錢。

  當地文物部門對一些古建築多年沒有維修。眼看這些古建築要塌,一些村只好自己湊錢來修,前面所提到過的湯帝廟,就是村民們湊錢修的。可看到這些新修的古建築,卻讓來普查的專家著了急。因為不懂,修繕反而對古建築造成了修復性破壞,讓專家心痛不已。另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濟渎廟也是在村裡的維修中,失去了很大部分文物價值。

  古建築修繕中的破壞,一方面反映出村民文保意識淡薄,另一方面,也與當地文物部門對修繕管理指導不力有關。在晉城市文保單位湯帝廟的另一半,記者看到古建築戲樓、戲台不但年久失修,而且院子已經成了羊圈。在另外一些地方記者還看到,有的古建築被當成養雞戶的庫房,有的豬圈就建在古建築保護區范圍內,緊挨著古建築的院牆。

  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顯然,這些羊圈、雞籠、豬圈的存在,都是違法的。

 

  還有些文物價值的古建築構件由於沒有專人管理,屢屢被盜。村民們報案後,也沒有引起有關管理部門的重視。

 

  這些文物古建的境遇讓人心痛。文物級古建築尚且如此,其他古建築的保護困境可想而知。從全國看,這種狀況也十分普遍。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印記,無法再生,損失是不可彌補的,遭到破壞更是民族之痛。對文物保護來說,沒錢,不行;沒文化,更不行。這種文化就是對歷史的珍惜,對價值的認識。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古建築保護的力度,實施了一些搶救性工程,但與古建築消失的速度相比,資金、人力、措施還遠遠不夠。現在,文物保護法的修改已經啟動,這將更有利於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我們美麗的中國不能失去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也不能等到文物消失後,再去給後人講它曾經的美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