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石家莊:老建築見證中法文化交流歷史

石家莊:老建築見證中法文化交流歷史

日期:2016/12/15 0:38: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石家莊這座城市興起之前,遍布各個村鎮的全都還是傳統梁柱結構的民居四合院。直到本世紀初,隨著鐵路的修建,石家莊才出現了水泥磚石構造的現代建築。

  應該說,沒有當年修建正太鐵路,就不會有今天的石家莊。百年前,法國人在這裡興建了大量法式建築,至今還保留著不少遺存。因此,石家莊就成為了近代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座重要的城市。

  今年恰逢紀念正太鐵路修建110周年和中法兩國建交50周年,尋訪石家莊的近代老建築是我們挖掘歷史根脈,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法式洋房:城市住宅的鼻祖

  石家莊最早的一批城市住宅在哪裡呢?記者在車輛廠俱樂部附近找到了石家莊最早的公用住宅樓,找到了它就意味著找到了我們這座只有百年歷史的城市建築的最初根脈。

  正太鐵路1904年正式施工,三年後建成通車。於是石家莊成了正太全路的大本營,鐵路局、正太總機廠以及法國人生活區都建在這裡。原來車輛廠廠區內外有不少法國人蓋的建築物,以至有石家莊的“洋城”之稱,後來大多被拆毀,像原正太路局辦公大樓的舊址就在大廠游泳池,現在廠文化宮北側是原正太總辦、局長的花園別墅,裡面還有舞廳、地下室。如今,大部分老建築已被新建的樓房所取代,現在僅存三座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據當地老住戶回憶,1937年七七事變後,周恩來、彭德懷來石家莊宣傳抗日,就曾在其中的二號院住過。該院斜頂紅瓦,灰磚牆下是一米高的石基,窗子四周也用石料砌成,木頭窗扇、鐵窗環都還保留了歐式風格,這在當時最少也是處長以上才能住的。和平路口是兩處更大的法國式別墅住宅,都有各自的圍牆和木門,裡面花園中一棵粗大的古槐在城市工業中心區是極難見到的,也已成為這座石家莊老建築之最的無言見證。

  正太飯店:石門百年歷史縮影

  早在1902年京漢鐵路修建前後,石家莊即有飲食服務業開始經營,僅大橋街就有七家旅館、客棧。但正太飯店自1907年建成開業後(也有研究者認為它建於民國初年),在幾十年內一直是石家莊最豪華的飯店。

  在今石家莊解放紀念碑東側,具有百年歷史的正太飯店,依然呈現著法國古典式建築造型,青磚牆、木窗、拱形門,樓道、屋內都是清一色的木地板,完全的歐式風格。樓內專門用塊石砌築地下室,儲藏葡萄酒。尤其是飯店裡的樓梯,造型別致、曲線流暢,如不仔細察看,很難找到縫隙,足見其工藝之精良。

  正太飯店專門為正太鐵路石家莊車站提供高檔酒店服務,經常用來接待法國貴賓、駐石軍界首領及官僚政客。軍閥混戰時,馮玉祥、閻錫山等曾多次在這裡召開軍事會議。“九一八”事變前五天,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專列曾開到這裡進行秘密會晤,可以說“不抵抗”政策是在這裡商定的。解放戰爭時期,它成為國民黨軍隊據守石家莊的最後一個堡壘,當紅旗插上這座飯店的樓頂時,也標志著石家莊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太飯店已經成為石家莊百年風雲的歷史見證。日前,記者應邀在省會西山一號花園舉行“石家莊百年影像展”,展出了最早的正太飯店珍影。專家呼吁,將它重新整修後建成正太鐵路博物館或石家莊近代歷史館,向市民開放,才能充分發揮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

  大石橋:中西合璧的地標建築

  “大石橋,大石橋,工人血汗來建造。一塊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義高。”這是當年大石橋剛剛建成時,市民們為鐵路工人慷慨無私的精神所感動,自發編唱用來誇贊勞工兄弟的一首歌謠。

  1907年,石家莊至太原的正太鐵路全線通車。由於鐵路從市中心穿過,火車軋死、撞傷人畜的惡性事故時有發生。為此,正太鐵路全線2500名職工每人捐獻一天工資,集資修建跨線橋,行人和車輛都可通行,鐵路沿線的事故大大減少。石家莊自此便有了橋西和橋東之分,並一直沿用至今。

  大石橋坐落於今石家莊解放紀念碑廣場北側,橋身長150米,高7米,寬10米,呈東西走向,共23孔。橋面兩側設有石質欄桿,橋面平緩,橋身用石灰巖砌成,兩端各有兩尊石雕獅子。中西合璧的大石橋修好後,成為溝通鐵路兩側的第一座跨線橋,是舊石家莊市的象征性建築物。橋的兩側成了繁華的市場,並逐漸演變為石家莊市的社會、文化活動中心。

  辛亥革命時,燕晉聯軍在此反清,吳祿貞喋血大石橋畔;五卅運動時,高克謙在此組織學生游行和工人運動;日本侵占東北後,朱琏等多次在這裡舉行石家莊各界民眾抗日救亡活動。石家莊解放後,石家莊軍民又在這裡集會游行慶祝勝利……

  如今,歷經百年滄桑的大石橋,大青石依然平整,橋頭石獅依然儀態威嚴,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世事的變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