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江西始建於北宋的福壽溝保護項目獲批 總投資近億元

江西始建於北宋的福壽溝保護項目獲批 總投資近億元

日期:2016/12/14 11:40: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1月23日,記者從江西省贛州市獲悉,該市福壽溝保護與傳承項目日前正式獲批,項目總投資9800萬元。福壽溝始建於北宋,至今仍在造福贛州老城區居民,被稱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城市良心工程”。     福壽溝現存約12.6公裡 保護傳承投資9800萬元     上述項目將在章貢區河套老城區對現存約12.6公裡長的福壽溝地下排水構築物進行勘察及保護修繕,項目總投資9800萬元。     當地官方稱,“這一新建項目能夠再現福壽溝的歷史,恢復福壽溝文化遺址的原真信息,傳播福壽溝水利科技的文化內涵,促進福壽溝現有遺址保護,旅游展示發展的和諧共生,最終實現福壽溝遺產保護和旅游發展的共贏。”     據了解,福壽溝保護與傳承項目包含一座面積為8000平方米的“福壽溝博物館”。目前,贛州市章貢區正在加快對福壽溝博物館的選址工作。     福壽溝始建於北宋 仍在造福老城區居民     有“江南宋城”之譽的贛州城區地處亞熱帶,雨水豐沛,依貢水,傍章江。在福壽溝建設之前,贛州城曾常年飽受水患。北宋熙寧年間(距今900多年),虔州(現贛州)知州劉彝主持修建了一套罕見的精密而成熟的古代排水系統——福壽溝。     福壽溝還與贛州古城內三大池塘和幾十口小塘連為一體,形成調蓄、養魚、溉圃和污水處理利用的綜合功效——這和我們今天提出的“海綿城市”理念不謀而合。     歷經900多年風雨,經過數次修繕,雖受“排水渠道損毀,連通水塘減少”等因素之困,如今的福壽溝仍在造福贛州老城區居民,護佑千年宋城。     “良心工程”背後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執政理念     據贛州市規劃專家陸川介紹,贛州千年福壽溝是中國古代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典范,前後建設時間經歷了十幾年,總長度12.6公裡,對於當時只有5萬人左右的贛州市來說,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     長期研究福壽溝歷史的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萬幼楠此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壽溝這一“活著的文物”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產,“良心工程”背後體現的是著眼長遠、為老百姓著想的執政理念。   來源:中新網南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