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高平張福民居-山西元代民居新發現

高平張福民居-山西元代民居新發現

日期:2016/12/15 1:20: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12年6月,與@薛蠻子 老師率領的“山西古建搶救之旅”第二次來到高平清化寺的時候,經團東小學郭校長指引,在清化寺第四進院子正殿七佛殿西次間位置的台基上,找到一處石刻題記,落款為元泰定二年(1325年),這個年號與七佛殿現存建築形式相符。題記文字較多,未及細讀,拍了照片就匆匆離開了。

 

    此後又曾兩次去清化寺,均沒有再注意這則題記的內容,轉眼過了將近一年,直到前兩天為媒體准備一份稿件時才根據照片重讀這段題記,驚奇地發現這竟是一段元代民居的創建題記。

 

    清化寺七佛殿台基題記抄錄如下:

 

    粵聞新修宅院創建堦基
    祖宅西地安居家眷重大
    遷來東土以□□三□□
    其吉地謹修宅是以□□
    以記之歎其宅旺氣巍巍
    天地二賴
    祖宗且夫□身無力□□
    修建父強母健子孝孫賢
    資材增長六畜重添故作
    其文□之金石□其以诒
    □□態以知之□
    歲次甲子乙丑季夏
    上旬有六日謹□
    泰定二年六月置
    本宅張福孝男張□
    □□□村□□

 

    雖然缺失文字較多,但仍不難看出這是一段民居的創建題記,戶主名叫張福。從文字表述看與寺院建築的修建沒有任何關系。


    現在留存下來的唐宋金元古建基本上都是廟宇等公共建築,早期民居極少,元代以前的一座沒有,已知元代有確切建造年號的只有高平姬氏民居,建於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另外陽城、高平還有三處疑似元代民居,可惜均無創建年代題記。張福民居是新發現的第二處有明確年號的元代民居。


    姬氏民居建造年代比張福民居早31年,兩處古宅的梁架結構形式相似度極高,是研究這一時期山西鄉村建築的難得標本。

 

    姬氏民居只留存下來一座三間六椽的正屋,因早期民居建築極少,姬氏民居1996年就已經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張福民居留存下來五座元代建築(一座已毀)和一處完整的四合院布局,其中三座是五間六椽的大屋,這是一處元代高規格的民居建築,且整體布局基本完整,非常難得,可稱為國之重寶。


    清化寺第四進院也就是張福民居是一處四合院布局的院落,正房也就是清化寺中稱為“七佛殿”的建築,是一座五間六椽懸山頂,另有東配房和西配房,都是五間六椽懸山頂建築,三座大屋建築形式相同,元代特征明顯,與台基題記的元泰定二年(1325年)時代上相吻合。南房應是這處院子的大門,現在稱為清化寺的“三佛殿”,清代加寬加高改造,現已完全塌毀,殘存部分後檐枓栱和內柱石柱仍能看出元代特征。整座院落地基較高,比清化寺的第二、三進院高出1.5米左右。

 

    張福民居除南房清代改造已失去原貌外,正房、東配房、西配房雖有損毀,結構尚能看清楚,三座大屋建築手法完全相同,都是面闊五間、進深六椽的懸山頂建築,梁架結構同為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第二層梁架平梁對前後劄牽,劄牽後尾入蜀柱出頭,無補間鋪作,柱頭鋪作四鋪作單假昂,短替木托橑風槫。南房雖已損毀,從殘存的後檐枓栱可看出也是四鋪作單假昂。這四座房子元代特征明顯,應是在元泰定二年(1325年)同時或相距較短時間內建造。正房、東配房、西配房的梁架結構與姬氏民居如出一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