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焦點訪談》曝光的山西失修古建

《焦點訪談》曝光的山西失修古建

日期:2016/12/15 1:20: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13年5月26日的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山西晉城高平市古建築大量失修的現狀,其中不乏國保和省保、市保,其實不止高平,山西很多地方都存在古建嚴重失修的現象,希望央視的報道能以點帶面,促進山西古建的搶救。


    節目中曝光了多處失修古建,由於節目時間限制,很多失修古建現狀只能鏡頭一掃而過,我用幾篇博客把這些失修古建現狀再次展現給大家
 

    高平崇明寺,位於市東南15公裡的郭家莊村,2001年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兩進院,中軸線上有山門、中佛殿、後殿,以及眾多的東西兩廂配殿,是一處布局非常完整的寺廟建築。


    中佛殿是全寺的主殿,年代也最古,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現存實物的建築形式與記載年號相符,十分難得的大木作精品,片中說采用“斷梁”的就是這座殿,其實中佛殿的梁並沒有斷,而是采用了上下兩層梁,下層主梁是整體的,而上層草栿則是用兩段拼接,形成“斷梁”。


    崇慶寺後殿是一座五間六椽明代建築,其他山門、東西配殿等均為清代所建。


    雖然崇慶寺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成為國保單位,但現狀堪憂,中佛殿早年修過,狀況尚可,後殿鄉民自行籌資維修,而眾多的配殿卻一直沒有得到維修,從外面看整個寺院破敗不堪,兩廂無一間好房子,有的配殿屋頂塌了大洞多年無人問津,殿內已經長出了小樹。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豈能落到這步田地?這是對文物保護的亵渎!

 2013年5月26日的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山西晉城高平市古建築大量失修的現狀,其中不乏國保和省保、市保,其實不止高平,山西很多地方都存在古建嚴重失修的現象,希望央視的報道能以點帶面,促進山西古建的搶救。 節目鏈接 >>>

 

    節目中曝光了多處失修古建,由於節目時間限制,很多失修古建現狀只能鏡頭一掃而過,我用幾篇博客把這些失修古建現狀再次展現給大家

 

    西李門二仙廟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東南約十二公裡的西李門村中,1963年就已是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成為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晉升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李門二仙廟歷史悠久,據記載始建於唐,現存最早建築為金代。二仙廟布局完整,中軸線上還有山門、中殿、後殿以及眾多的配殿、配樓等。

 

    二仙廟中殿為全廟最古的建築,是一座三間六椽九脊頂大殿,根據門楣題記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與現存建築形式相符;後殿及東西朵殿建於明代,其他眾多的配殿、配樓等為清代所建。

 

    根據立於廟內的《積因基碑》記載,2005年,周圍十大社的鄉民自發集資修繕了年久失修的二仙廟,鄉人資金有限,這次維修主要是中殿和後殿,現在中殿梁架上仍然有很多水跡,有些還能看出腐蝕已深,說明中殿在維修前已經坍塌淋雨了很長時間,而沒能得到修繕的眾多配殿、配樓至今已殘損嚴重,雖然1963年就已是文保單位,1986年就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卻還得鄉人自行籌資修繕。

 

    在山西見過不少村民自籌資金修繕的古建,質量大多難如人意,但是如果沒有村民的熱情,這些根本得不到政府投入的古建築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很多文物價值很高的古建築,幾十年的所謂“保護”僅僅是給個國、省、市、縣文保單位的稱號,長期的不投入以至於今天積累了大量的問題,沒有巨額資金難以解決。

 

    西李門二仙廟除正殿、後殿狀況稍好外,其他建築大多殘損嚴重,東側一座配樓屋頂盡失,只剩下四面磚牆;後殿旁的明代西朵殿屋頂塌了大洞,淋雨多年;中殿旁的一座配殿屋頂全無,殿內長滿了小樹;二仙廟內的眾多配殿幾無完好,大多存在牆體開裂、梁架變形等危險狀況。

2013年5月26日的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山西晉城高平市古建築大量失修的現狀,其中不乏國保和省保、市保,其實不止高平,山西很多地方都存在古建嚴重失修的現象,希望央視的報道能以點帶面,促進山西古建的搶救。 節目鏈接 >>>

 

    節目中曝光了多處失修古建,由於節目時間限制,很多失修古建現狀只能鏡頭一掃而過,我用幾篇博客把這些失修古建現狀再次展現給大家

 

    三王三嵕廟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東南十公裡的三王村,現存一處完整的寺廟建築,主體建築為金代,戲台、配殿等建築多為清代,1986年成為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新晉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1月12日,考察三王三嵕廟,到達時已近天黑,沒能找到看廟老人,從外面就能看出這處二十多年的省保單位已經破敗不堪,周圍的配殿、配樓等建築要麼完全塌毀,要麼損毀嚴重,數十年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卻是數十年自生自滅。

 

    三嵕廟最前端的戲樓已經完全坍塌沒有了屋頂;西側一座配樓外牆大面積脫落,後檐牆裂了大縫眼看要倒掉;東西兩側眾多的配殿屋頂瓦面疏松,牆體開裂。

 

    在三嵕廟正前方不足30米的地方建了一座高大的通訊鐵塔及機房,堵著廟門建鐵塔這個位置不知道是什麼高人相中的,鐵塔上沒有看到標示,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只在機房的牆上看到了“山西偉遠通信”塗刷的標語,這個鐵塔的選址充分折射出山西各地方部門對古建保護的漠視。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看到5月28日《焦點訪談》播出的反饋信息,晉城市和高平市兩級財政緊急撥款3000萬元用於古建搶救,雖是亡羊補牢,也算是個好事情,希望這些錢能落到實處,馬上進入雨季,事不宜遲,盡快采取點措施,少塌一間也是功德。

 2013年5月26日的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山西晉城高平市古建築大量失修的現狀,其中不乏國保和省保、市保,其實不止高平,山西很多地方都存在古建嚴重失修的現象,希望央視的報道能以點帶面,促進山西古建的搶救。 節目鏈接 >>>

 

    節目中曝光了多處失修古建,由於節目時間限制,很多失修古建現狀只能鏡頭一掃而過,我用幾篇博客把這些失修古建現狀再次展現給大家

 

    清化寺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以北十二公裡的神農鎮中,1996年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山西省文物局網站對清化寺的介紹可知,96年成為省保時清化寺又四進院,其第一進院有山門、天王殿等建築,而現在第一進院已經被完全拆除,原址上建成了學校的教學用房。一處省保單位,建築被部分拆除改建為校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處已經17年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破敗不堪,全寺找不出一間好房子。

 

    第二進院的正殿是如來殿,三間六椽九脊頂,元代建築風格,如今大量出檐破損,瓦面疏松,殿內滲漏嚴重,有些腐蝕看上去已經很深。如來殿東西兩側各有兩座小配殿,生產隊時期包上了磚牆,看起來很不起眼,內部卻是明代木結構建築骨架,遺憾的是西側南端的小配殿在建教學樓時被拆掉了一間。

 

    如來殿後面是一處四合院布局的建築,根據最新的發現這是一處有明確年號的元代民居,且紀年與現存建築形式相符,布局完整的元代民居全國僅存此一處,非常珍貴,根據題記為“張福民居”,而200年後的明代碑刻中這裡已成為清化寺的一部分,想必這期間有一個捨宅為寺的故事。然而現狀卻十分淒慘,元代正房五間塌了三間,殘存的兩間屋頂也支離破碎;東廂房前檐大面積坍塌;西廂房出檐殘損多有滲漏;南房清代改造過,現在已經完全坍塌,沒有了屋頂。  張福民居考證 >>>

 

    以前如來殿的後面建有一座中國移動的通訊鐵塔,基礎距如來殿後檐牆只有一米多遠,2012年6月山西古建搶救之旅來到這裡,大家對省保單位裡的鐵塔倍感驚奇,經網絡呼吁後很快成為熱帖,中國移動隨後很快拆除了鐵塔。

 

    清化寺的現狀充分折射出山西文保亂象,雖然已貴為省保,想占用的隨意可拆掉,殘存的長期得不到維護更談不上維修,不要說建設控制范圍了,30米高的大鐵塔直接建在了省保單位院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如何管理的呢?

 

   無論前面的寺廟建築還是後面的元代民居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尤其是後面布局完整的元代張福民居,全國僅此一處,可稱之為國之重寶,遺憾的是清化寺今年沒能進入第七批國保。

 

    為了推進清化寺的搶救,這裡我先後去了四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清化寺至今無任何搶救措施,希望《焦點訪談》的曝光能推進這處珍貴古建的搶救。


 


傘蓋張仙翁廟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約25公裡的傘蓋村,為紀念張仙翁而建,現在布局基本完整,中軸線上還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有眾多的配殿。

 

    傘蓋張仙翁廟的正殿今已完全塌毀,僅存前檐一角,從殘存的結構還能看出這座大殿是金代建築風格,如果還在的話符合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准,遺憾的是已無法復生。

 

    張仙翁廟的三間戲台時代較早,有明代建築風格,現在也是完全塌毀,僅存一間歪歪斜斜的屋頂;獻殿是清代五架椽卷棚頂,多處坍塌,雕花構件被盜,盜賊搭的架子還留在現場;多座配殿、朵殿中還保存有壁畫,然而沒有一間好房子,不是塌了大洞就是滲漏嚴重,有的已完全塌毀,壁畫被雨水侵蝕,房子保不住壁畫也將毀掉。

 

   這本是一處可以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然而現在卻破敗不堪,即將全部毀掉,這不是天災,是人禍!

 

    這期焦點訪談中多次出現傘蓋張仙翁廟的畫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