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西安古城牆牆體內辦公影響完整何去何從值得思量

西安古城牆牆體內辦公影響完整何去何從值得思量

日期:2016/12/15 1:19: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古城牆牆體內辦公影響完整

  近日有媒體報道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掏空”城牆朝陽門段並“藏身”城牆內辦公,令人震驚。經新華社記者調查,此處辦公樓並非“掏建形成”,而是上世紀90年代朝陽門段城牆連接工程修建時預先設計的可用空間。盡管城牆管理部門沒有破壞文物之嫌,但這一“密不透風、無法采光”的場所既不適合辦公、也不利於維護城牆風貌完整性,何去何從值得思量。

  探訪

  城牆保護者竟在牆體內辦公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城牆,全長13.74公裡,整體貫通、外表渾然一體,但因為歷經多次保護修復,內部格局並非人們想象的都是夯土。在西安城牆朝陽門段,從外表來看,門洞及南、北兩側城牆牆體完整,看不出有什麼異樣。然而,經門洞內南側一個小門進入,卻看到了一處面積不小的辦公樓。

  這處辦公樓目前歸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使用。記者逐層走訪看到,共有地上三層以及地下室:一層有大廳和退休管理辦公室、物業管理辦公室、景區管理中心主任辦公室;二層為餐廳;三層有一個公共辦公區、兩間會議室和多間小型辦公室;地下室則是一處面積不小的排練室。

  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朝陽門辦公區管理中心主任李炬劍說,這個辦公樓容納了城牆景區管委會下設5個部門100多名干部職工辦公,承擔著維護城牆景區日常運轉的各項工作。

  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作為城牆的保護者,竟然在城牆牆體內辦公,讓人們感到震驚,但這一尴尬“也實屬無奈”。

  調查

  內部預留使用空間至今

  西安古城牆,采用中國傳統的夯土築城法修建而成,外表以牆磚包裹,歷史上曾經被挖得滿目瘡痍。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下,西安城牆從1983年開始實施大規模的保護和修復。30年來,城牆上不少空洞被補上,朝陽門、玉祥門、尚武門、火車站等斷開的豁口也被重新連接起來,2004年實現全程貫通。

  已在城牆景區管理部門工作20多年的李炬劍告訴記者,西安城牆朝陽門段原先有約100米的豁口,1993年修復建設的朝陽門連接段建築,為框架鋼混結構,外立面與城牆風貌保持一致,內部預留了使用空間,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市政府新聞辦2月9日提供的信息說,修建於1993年的朝陽門牆體內建築,總面積10523.75平方米,多年來分別作為辦公區、變電站使用。2013年,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接收了該辦公區域,進行修繕後入住,未對原建築結構作任何改動。

  “保護城牆30多年,但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合適的辦公場所,原先下屬部門像打游擊一樣分散各處,有的租房辦公,有的靠一些臨時住房。2014年8月搬到朝陽門才算有了一個集中的辦公場地。”李炬劍說。

  不過,李炬劍等工作人員表示,在這個地方辦公“看起來風光,實際上無奈”,因為外面是封閉的牆體,辦公樓內不通風、不透光,形同地下室。

  解決

  可考慮回填內部空間

  西安古城牆建於明朝,是我國現存完整的城牆之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段清波認為,西安城牆朝陽門段牆體內的辦公場所,是當年保護和修建連接工程時設計的產物,雖然不存在破壞文物的問題,但目前來看,這樣的結構對文化遺產的完整性還是有影響。西安市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應該對這種歷史遺留的問題進行排查和調查,研究出台解決的辦法,保護好古城牆文化遺產。如果這一內部空間能回填,或者作為與文物保護相一致的展覽、展示等使用,將更有利於維護城牆風貌的協調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