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以民族風情游為突破口 打好旅游產業“文化牌”
日期:2016/12/14 10:17: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是“百千萬”工程引火今年柳城春季旅游。今年2月,市委書記陳剛到該縣調研時再次重申柳城縣打造“柳州主要衛星城和城市後花園”的發展定位。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該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對該縣的定位,深入實施“文化效益倍增年”建設,整合資源,將旅游和文化融合開發、發展。目前,該縣正在實施以保護開發古砦仫佬族鄉百年古宅、千年古樹、萬畝紅楓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工程,打造以灘頭圍村古民居、新維原生態古樹林、蓬坡紅楓林為龍頭的古砦仫佬族風情旅游區,並以此為突破口,突出“柳州城市後花園”的建設定位,在加快縣城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生態休閒旅游,不斷聚集人氣,致力創建“生態優越、文化濃郁、個性鮮明”的城市品牌。
該縣古砦仫佬族鄉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鄉,楓樹林、古民居、節氣為古砦“三絕”,在柳州“攝友”、“驢友”當中小有名氣且有較高美譽度。“目前,全國還沒有一處村屯能這麼集中體現仫佬族的民族傳統文化及民俗民風,我們要抓住這個特色,以‘休閒柳城’為主線,發揮文化對旅游內涵提升的作用,以仫佬族文化為起點,從融江文化、壯歡文化、宗教文化、209國道文化等“十大文化品牌”入手,抓規劃、抓整合、抓亮點、抓差異、抓品牌,發展柳城旅游經濟。”該縣縣委書記孫黎明表示。
該縣全方位利用旅游資源,推行泛產業化、融合式發展,著眼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既為鄉村旅游旅游發展提供了很好借鑒,還不失為城鄉統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次創新實踐,探索出一個生態更好、百姓更富、發展更科學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灘頭屯古砦一個仫佬族屯,建屯三百多年,屯內明清時期古建築236間。該屯不僅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每月還有仫佬族特色節慶活動。該縣因地制宜,將灘頭屯被確定為民族特色保護與發展建設示范屯,傳承仫佬族文化,帶動民族旅游產業發展和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該縣投入資金,做好規劃,對古民居的窗花、壁畫及石板路等進行了重新修繕。目前,一個仫佬族風情濃郁的村屯初露端倪,並開始迎接八方來客。該縣還將通過招商引資開發的方式,以灘頭屯為風情旅游區集散中心,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該旅游區域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牽一發而動全身。以民族風情游為牽引,該縣以知青文化為底蘊的“知青城”、以宗教文化和古鎮文化為依托的鳳山開山寺宗教歷史旅游區、以茶文化和東南亞華僑風情文化為基礎的伏虎生態華僑風情園等正不斷加快休閒旅游建設步伐。旅游產業為柳城的經濟體系帶來全新活力,拉動了該縣經濟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餐飲、娛樂、酒店等相關產業發展。該縣的知青城景區榮獲“國家AAA旅游景區”稱號,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家,日田絲業及紅馬山景區分別創建成為廣西工業、農業旅游示范點。據初步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縣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直接收入達300萬元,全縣接待游客總人數15萬人次,旅游收入近3000萬元。該縣還計劃在209國道沿線太平鎮建設一個旅游商品購物廣場,以批發零售牛臘巴、雲片糕、伏虎茶、古砦香米等土特產為主,同時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使之成為209國道沿線自駕游和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旅游線的一個中轉站和宿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