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首部抗戰遺址保護利用地方規章在重慶出台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中國首部抗戰遺址保護利用地方規章在重慶出台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日期:2016/12/14 21:27: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重慶市文化委員會29日發布消息稱,中國首部有關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的地方性規章《重慶市抗日戰爭遺址保護利用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台。辦法將建立抗戰遺址三級保護責任體系和抗戰遺址名錄明確保護對象,對抗戰遺址保護利用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對不履行保護利用責任、破壞抗戰遺址等行為主體,將嚴厲追責。
  抗戰時期,重慶作為國民政府戰時首都,是中國抗戰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亦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重要陣地,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抗戰遺址,成為重慶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之一和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
  辦法首次提出建立抗戰遺址三級保護責任體系,明確市、區縣、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的領導責任,要求設立統一的抗戰遺址保護標志、編制集中片區保護利用專項規劃。辦法還細化保護責任人的主體責任,規定保護責任人必須按照保護通知書、技術導則對抗戰遺址進行修繕、保養和安全管理。
  為加強抗戰遺址保護,全面細化保護措施,重慶還將建立《重慶市抗戰遺址名錄》,從市政府層面明確保護具體對象,編制保護利用規劃實施統一有序的保護利用,針對每個抗戰遺址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實施有針對性保護,實施嚴格的原址保護和禁止拆除規定。
  辦法還鼓勵社會各界利用抗戰遺址開辦展覽館、博物館,旅游相關部門和單位開發、推廣具有抗戰文化特色的旅游線路、旅游服務、旅游產品,要求城市地圖、公交站台、道路標牌等應包含抗戰遺址內容。同時,辦法鼓勵開展與抗戰有關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宣傳研究,促進抗戰遺址保護成果的推廣和應用,促進抗戰文化的宣傳和傳播。
  按照辦法規定,對不履行保護利用責任、破壞抗戰遺址等行為主體,將嚴厲追責。重慶市文物行政部門將建立抗戰遺址評估機制,定期對抗戰遺址保護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對利用抗戰遺址開展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當地將進行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檔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不誠信單位和個人名單。
  重慶現存抗戰遺址395個,是大陸保存抗戰遺址數最多的城市之一。按照重慶市政府要求,到2017年當地將實施抗戰遺址修繕保護項目50個,抗戰遺址險情排除率達到100%。2015年,重慶將重點對20個抗戰遺址進行修繕保護和展陳,包括馮玉祥舊居、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美合作所”舊址等,項目完成後具備條件的抗戰遺址將全部對公眾開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