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孔府後堂樓 原是衍聖公讀書的處所
日期:2016/12/15 1:31: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內宅門
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牆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牆流入內宅。
前上房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7間,名叫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裡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
室內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滿目。東側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聖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艷、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西裡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贻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 寶,書架上還陳列著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前堂樓
穿過前上房,過一道低矮的小門,便進入了前堂樓院。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 致,大有步移景遷之感。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
後堂樓
過前後抱廈,進入後堂樓院。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裡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家具,裡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臥室。東牆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後堂皇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夫人奶媽的臥室。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或“聖府”。位於曲阜市中心,西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後代長子長孫居住的地方,也是歷代衍聖公的衙署和私邸。初期的孔廟僅有孔子故宅三間,其後裔在簡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廟建宅。而當今的孔府,則是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隨著孔子地位的不斷提高,才逐漸發展擴大形成的。
曲阜市孔府後花園又名鐵山園 花園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
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花園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擴建孔府時同時修建,由長沙李東陽監工設計。李東陽當時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他為什麼親自設計。因為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做了一品公夫人,為了女兒,他才如此大賣力氣,修建花園。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廟後,李東陽曾4次作詩寫賦,勒碑刻銘,記此盛舉。
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嚴嵩又幫助衍聖公擴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園,從各地名山搬來奇石怪巖,從各地園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儲花園更為可觀。合傲岱巖松。
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嵩到乾隆皇帝,前後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占地10余畝。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台、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 名“五柏抱槐”,有詩贊曰:五干同枝葉,凌凌可耐冬。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龍。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巖松。
歷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時,也澤及孔子的後代。自漢代起,歷代王朝無不尊崇孔子,對其嫡系後裔眷顧備至,優渥有加。漢高祖始,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守衛孔子林廟,代表朝廷祭祀孔子。歷代不斷加封,唐開元年間封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衍聖公這個稱號一直持續下來,金、元、明、清代代沿襲。
孔子的嫡系長支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裡故宅,稱“襲封宅”。隨著孔子地位及其子孫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擴展。曹魏時期,又於廟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設教講學。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
如上所述,孔府保存下來的建築主要是明清時代所建。孔府占地面積達約180畝,各類建築463間。府內樓堂廳軒栉次鱗比,長廊曲徑,撲朔迷離,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封建貴族莊園。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豪華的封建官僚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
孔府花園位於孔府九進大院的最後部分,占地五十余畝。園雖然不廣,但假山、池水、竹林、石島、亭台、水榭、花塢、曲橋、香壇、客廳等一一俱全。四十年代筆者曾往游,記得花園假山位於園之東南,皆由各地奇石怪巖構成,依山勢而論,有遠山近水之分,高峰低巒之別,巉巖幽谷,盤回曲折,洞邃峰奇,若隱若現,羊腸小道,台階相砌,花木扶疏,從山下一直長到山頂。園林師別具匠心,為使假山噴珠撒玉,特別在山邊沿巧布太湖石,平時泉水滴滴,雨天瀑布飛掛,景色之美如同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