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磚瓦砌築方法:灌漿、抹線、背裡、填餡、彈線、樣活

古建磚瓦砌築方法:灌漿、抹線、背裡、填餡、彈線、樣活

日期:2016/12/15 1:17: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灌漿要用桃花漿或生石灰漿。漿應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應較稀,第二次應稍稠。灌漿之前可對牆面進行必要的打點,以防漿液外溢,弄髒牆面。第一次灌漿時一般只灌1/3,叫做"半口漿"。第三次叫"點落窩",即在兩次灌漿的基礎之上彌補不足的地方。灌漿既應注意不要有空虛之處,又要注意不要過量,否則會把磚撐開。點完落窩後要用刮灰板將浮在磚上的灰漿刮去,然後用麻刀灰將灌過漿的地方抹住,即"抹線",又叫"鎖口"。抹線可以防止上層灌漿往下竄而撐開磚,所以這是一道不可省略的工序。 

古建磚瓦砌築方法:背裡、填餡

如果只在外皮干擺,裡皮要用糙磚和灰漿砌築,叫做"背裡"。如裡、外皮同時干擺時,中間的空隙要用糙磚填充,即"填餡"。

無論是背裡還是填餡,均應注意下列幾點: 

(1)應盡量與干擺磚的高度保持一致,如因磚的規格和砌築方法不同而不能做到每一層都保持一致時,也應在3-5層時與外皮磚找平一次。

(2)背裡或填餡磚與干擺磚不宜緊挨,要留有適當的"漿口",漿口的寬度應為1- 2cm。 

古建磚瓦砌築方法:彈線、樣活

彈線、樣活

先將基層清掃干淨,然後用墨線彈出牆的厚度、長度及八字的位置、形狀等。 

根據設計要求,按照磚縫的排列形式(如三順一丁排法)進行試擺即"樣活"。 

擺第一層磚、打站尺; 

在抹好襯腳的台明上進行擺砌,磚的立縫和臥縫都不掛灰,即要"干擺"。磚的 後口要用石卡墊在下面.即"背撒"。

背撒時應注意: 

(1)石片不要長出磚外,即不應有"露頭撒"。

(2)磚的接縫即"頂頭縫"處一定要背好,即一定要有"別頭撒"。

(3)不能用兩塊重疊起來背撒,即不可有"落落撒"。 

北京永樂仿古建築材料廠提供文物建築修繕使用的大城磚、二城樣、地扒子磚停泥磚、二尺二、二尺方磚、尺七方磚、尺四方磚、尺二方磚、金磚等(可按您的尺寸定做);可加工各類標准及異形尺寸,手工砍磨干擺磚及機加工牆體、地面磚;手工及機制筒板瓦、貓頭、滴水、當溝、羅弓、折腰及小跑等房脊瓦面材料;另有山、柱透風、荷葉墩、廊心花、博縫頭、戗檐、影壁芯、百福圖、百壽圖、梅花、蘭花、竹子、菊花、麒麟、龍、透窗等磚雕;仿古建築材料有仿古面磚仿古貼面磚仿古牆面磚、仿古機壓方磚仿古地面磚及牆體裝飾磚等各種規格。http://www.gujianzhuanwa.net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