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傳承歷史文化文脈 南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傳承歷史文化文脈 南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日期:2016/12/14 11:05: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震驚世界,也為南昌文化事業增添了一張全新的文化名片。近年來,南昌市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始終牢固樹立文物保護理念,堅決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引領進步,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努力傳承歷史文化文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之路。     文物保護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間,南昌圓滿完成了第三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並公布了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全市不可移動文物達2000多處。相繼公布了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了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我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已達277處,文物資源狀況基本摸清。我市全面開展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已經完成可移動文物的數據登錄,全市國有單位收藏的可移動文物達2萬余件套。通過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市文物保存狀況和價值,為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物保護工程穩步開展。我市相繼公布了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了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設立了150萬元的市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各縣區也在積極推動設立縣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同時申請國保資金2000萬元和省級基層文物保護經費5000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大力實施文物保護工程,重點對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崗上吳氏家廟等30余個省級文物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保證了文物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我市先後組織參與南昌寧王朱權墓、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萬壽宮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特別是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出土文物2萬余件,引起了全球考古界的強烈反響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共出土各類文物2萬余件,引起了全球考古界的強烈反響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被評為201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市還組建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填補了我市沒有考古研究機構的空白。     全市現有博物館紀念館17個,並且全部實現免費開放,每年舉辦、引進精品展覽50余個,接待群眾近300萬人次,讓館藏文物資源從“館捨天地”走向了“大千世界”。     積極推進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建設     下一步,我市將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文物保護重大工程項目,帶動全市文物保護水平的整體提升。推進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保護工程。以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5A級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為目標,組織編制保護規劃,出台遺址管理保護法律法規,加強遺址研究與文物展示,全力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文化旅游項目。     推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以紀念八一南昌起義暨建軍90周年為契機,實施八一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加固維修和搶救新四軍軍部舊址南昌遺址群項目,順利完成八一起義“一館五址”、小平小道陳雲舊居陳列館等革命舊址的陳展提升項目,進一步彰顯南昌英雄城的文化特色。積極推進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建設,重點推進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進賢倉歷史文化街區、三眼井歷史文化街區等文化特色街區建設,在展現南昌文化魅力的同時保護文物資源。啟動實施南昌舊城歷史文化再現工程。以歷史街巷、歷史遺跡為載體,通過設置文化廣場和環境小品、標示銘牌等,再現南昌歷史文化古城風貌。     市博物館將展示海昏侯墓文物     博物館是文物利用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平台。我市將大力推進博物館、紀念館的建設,重點推進萬壽宮博物院、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市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建設。其中,省博物館新館選址在南昌紅谷灘,與省圖書館和省科技館一起,建成江西省文化中心。新省博物館占地44.9畝,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目前使用的江西省博物館位於滕王閣周邊,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新館建好後,原有的省博物館將改造升級,市博物館搬遷進駐。未來,南昌市博物館與滕王閣等名勝緊密相連,組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勝地。建成後的市博物館還計劃展示部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我市還將把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范疇,推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適度、有序、免費開放。要打破地域、級別的限制,整合全市文物館藏文物資源,通過開展博物館聯展、借展、巡展等方式,擴大館際展覽合作,有針對性的解決大館文物藏品閒置而小館文物藏品匮乏、缺少基本陳列的問題。     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保護利用為突破口,我市將從省內外引進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考古學人才和歷史學研究人才,並重視對本土文博人才的培養,建立科學合理的文物人才隊伍階梯。舉辦多種基層文博人員培訓班,為文物保護、展示和利用儲備骨干人才,切實解決基層文物保護隊伍總量不足、人員結構不盡合理、專業人員比例偏低等問題。組建基層文保員隊伍。加快制定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政策措施,積極培育以文物保護為宗旨的社會組織,建立文物保護員制度,吸納志願服務於文物事業的愛心人士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重點對地處比較偏遠、管理單位缺乏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巡查,實時掌握文物保存狀況,遇到問題,及時報告。 (來源:南昌新聞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