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金鄉三座古民居修繕完畢家門口有“琴棋書畫”院_中國文物網-文博

金鄉三座古民居修繕完畢家門口有“琴棋書畫”院_中國文物網-文博

日期:2016/12/14 21:30: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曾經以生產標牌、徽章、台掛歷等聞名全國的金鄉鎮,將會在修繕完工的古民居內開辦琴、棋、書、畫等私塾機構,這讓今年74歲的本土畫家余國賢感到興奮不已。

  2012年10月,溫州蒼南縣決定啟動金鄉衛城綜合保護工程建設,計劃將其打造成“中國抗倭第一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恢復抗倭古城風貌,發展濱海古城旅游產業,推動當地經濟社會轉型發展。2015年作為金鄉衛城綜合保護工程建設“突破年”,要完成三座古民居修繕。

  余大爺所住的祖宅余家大院名列其中,他慶幸趕上了好時機,幽默地說,不用自己掏腰包,政府埋單為他的“書畫院”裝潢。

  三座古民居修繕完畢

  “余家大院目前有40多個住戶,聽祖輩說,這個院子已經有近300年歷史了。”余大爺說,老金鄉的“城裡人”都知道東門余家大院。這座古民居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系三進二廂四合院式,地面用青條石鋪成,院北是第一進廳堂及七間大屋。

  近日,筆者來到位於金鄉鎮大倉前街52號的余家大院,環繞大院走了一圈,發現已經修繕完畢的大院呈現明清建築風格,院內散發出一股木質材料的香味,不禁讓人有一股靜坐品茗的沖動。除了余家大院,另外兩座古民居分別是沈泰豐和潘家大院。目前,這三座古民居均已於10月份修繕完畢,修繕工程總投資2988萬元。據了解,古民居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著重對原有的地面、木構、牆體和門窗進行現狀維修,以重現當年古民居的歷史原貌。

  三個工作組進駐攻堅

  在修繕古民居過程中,原居民暫時外遷騰空。作為古民居修繕的擁護者,余大爺便搬到了余家大院左側的偏屋內居住。推門而入,不足20平米的房內掛滿了他的字畫作品,與余家老院相映成趣。

  “政府出錢修房、租房,修復余家老宅,何樂而不為?”余大爺樂呵呵地說。然而,不是所有的居民都像余大爺這般開明,在修繕沈泰豐古民居過程中,有一戶居民不願騰空,當事人自稱“釘子戶”在社交網絡發帖,質疑當地政府“強租濫拆”,並稱“設想雖好,卻極其不切實際”。

  修繕計劃由此陷入被動局面,相關政策處理工作進展因此放緩。該鎮迅速組成三個工作組進駐古民居,挨家挨戶開展思想攻堅,並制定“群眾可接受、政府可承受”補償方案,出台責任捆綁攻堅方案,實行包間攻堅,掛出作戰圖、明確時間表。

  金鄉鎮副鎮長、金鄉衛城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專職副指揮楊道棧說,經多次組織古民居代表座談,歷經8次修改,最終出台的古民居騰空修繕政策包括貨幣安置、產權置換、保留產權回租、保留產權抵價參股收益等四種方案,確保了古民居修繕的進展工期。

  三個方案定位古民居

  斥巨資修繕完工的古民居,今後將如進行利用、開發和保護呢?楊道棧說,政府計劃開發的古民居業態,將主要以古琴、古筝制作賞析,以及書畫作品培訓等私塾為優先考慮入駐內容。目前,該鎮正在和溫州一家文化公司接觸洽談,讓其率先入駐余家大院。

  “現在回頭看,這3座古民居的騰空修繕政策還不太科學。”金鄉鎮鎮長謝磊說,金鄉古民居共有50多座,如果都采用這樣的補償方式,財政將無力承擔,接下來將予以相應調整。首先,由政府出資設計古民居搶救性修復方案;其次需要古民居自行拆除違章建築,全體住戶一致同意才啟動修繕。最後,按照修舊如舊的標准,修繕完畢讓住戶重新搬回居住,從而達到搶救性留存古民居的目的。

  據悉,接下來金鄉鎮將要啟動修繕的大潘家、楊裕大、百步陳等3座古民居,都坐落在西門大街的左右兩側,這樣選址的考慮主要是想讓西北片區率先成熟起來,促使歷史文化街區呈“T型”連片。目前,這3座古民居的修繕設計方案已經出台,2016年將采用新的修繕政策,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