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洪江古城:聆聽古商城邊的漁歌唱晚

洪江古城:聆聽古商城邊的漁歌唱晚

日期:2016/12/14 10:24: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洪江的興盛離不開繞城而過的沅水、潕水這兩條河流。從貴州奔騰而下的沅江,到達洪江後,一收先前的洶湧之勢,深情地輕吻著臨河一字排開的青石板碼頭,輕歌曼舞在白雲深處。沅江和它的支流連起了渝、鄂、黔、湘等廣袤的疆域。洪江古城好似沅水這根扁擔的中間支點,一頭借眾多支流連起陸路交通十分閉塞的西南內陸,一頭乘連綿的波濤遠接洞庭、長江。


古城洪江

    隨著公路鐵路交通的發達,古商城便漸漸衰落,終於走向蕭條。作為古商城的它,死去很久了;但作為記憶的它,依舊活著。

    有人說,古城洪江是山城重慶的微縮版。因它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在三山兩水之間,山為城之骨架,水為城之血脈。街巷起伏曲伸,橫為街,縱為沖,宅第之間為巷,七沖八巷九條街,縱橫交錯,收放有序,因而城中巷子大都窄小,兩人並行都顯得有些擁擠,而且參差交錯,復雜猶如迷宮,即使是常年生活其中的人一不小心都還會迷失方向。


洪江古城

    聶小舫在古城內的高家書院開辦起家庭旅館。這是一棟很大氣的窨子屋,推開厚重的大門,裡面兩層兩進,廳堂上,兩根原木大柱直沖屋頂,像兩只粗壯的大腿,支撐著一棟房子的重量。偌大的一棟豪宅只有年過半百的主人聶小舫夫婦和他80歲高齡的老母親周桂英老人三人居住,空余的幾間房屋被收拾出來作為客房,接待住宿。住在高家書院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登上屋頂平台俯瞰古商城,放眼看去,滿眼是層層疊疊的黛瓦向遠處伸展,然後魚鱗般地蓋住間間房捨。

    讓人驚歎的是這裡有一口六角形的太平缸。洪江古商城有很多口太平缸,都是巨大的青石拼成四方形,其中養幾條小魚,主要是用來防火,保一方平安,兼有觀賞的樂趣。而高家書屋的六邊形太平缸,據說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每當有客人進屋參觀,通常周桂英老人都會十分熱情地向客人介紹這口缸。她的“解說詞”通常如下:先說她是常德人,抗日戰爭時期跟隨父母來到洪江,18歲嫁到聶家,做了少奶奶。然後談起作古多年的老頭子聶璧昭,據她回憶說,老頭子自小喪父,12歲那年在親戚的帶領下從江西來到洪江一個油號打工,慢慢成為油號股東之一,後來轉行當了米店老板。上世紀50年代初,花600擔洪油買下了高家書院,而這口太平缸則另外花了100個大洋。

    如今高速公路、鐵路穿越於湘西崇山峻嶺,沅水水運衰弱。在清澈的沅水河畔,常見一兩艘漁舟泊在岸邊,幾只鸬鹚靜靜地站在旁邊,有時見漁夫在船上整理漁網。這是洪江常見的風景,流經洪江的沅水水源充足,既有深潭又有淺灘,清澈的沅水成了漁夫釣友的天然漁場。


洪江漁場

    當年的蘿卜灣一帶江面停滿了來自湘黔邊境的木排,同時,這裡也成了魚的藏身之處。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很多放排人家都有一兩艘漁舟,幾張漁網。現在,木排已經沒有了,這些排工只好靠打漁謀生。天柱峰腳下,臨江有數十棟房屋,隱藏在幾株古樹之中,那就是他們的家。終於有個機會可以與漁民們一起去捕魚,當我跨上小船,剛坐穩,船主便麻利地解開纜繩,跳上船,抽出竹篙對著河岸輕輕一點,船就退著向河中移去。他再手拿竹篙在水中撐了幾篙,船就到了深水區了。幾只小船先後離開了河岸,漸行漸遠,我坐在船上放眼四望,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在河面灑下點點金光。兩岸刀削斧劈般的石山也被夕陽鍍上了一層金色,山腳貼水的位置有一條淺淺細線,那就是幾乎被人遺忘了的沅水古纖道,江水倒映著天柱峰更顯雄偉。

    青山之中隱藏著一座座村捨,一色的吊腳樓臨江而建,時而一群白鹭悠閒地在青山碧水間飛行,習習涼風迎面吹來,讓人渾身舒坦。四周越來越靜,只有船槳的劃水聲。不一會兒,船就行到了對岸的青山腳下。幾只小船一字排開,漁人們站在船頭手持漁網,用力一甩,漁網像張開翅膀的蝴蝶直撲水面,漁人迅速地送放手中的繩子,讓漁網沉入江底,接著再提繩收網,得到的是或多或少的魚蝦。

    一段河灣漂下來,已經收獲了幾公斤魚,大家把船靠岸休息。我好奇地提了提漁網,本來想甩一網試試,可只能勉強提起,再也沒有力氣甩出去了。聊起過去他們放排的日子,當年木排全停在這一帶,那時候魚也多,木排下就是魚的藏身之處。站在排上,提個竹籃,放幾顆米飯,把竹籃沉入水中,過一會兒再提起來,就可舀起許多小魚。


洪江美食

    每當在木排上殺雞宰鴨,總會引來成群結隊的魚兒,一不小心,雞鴨的腸子就會被貪吃的魚兒扯跑。有時小魚被凶猛的肉食性魚類追趕,慌不擇路,便跳出水面落在排上,讓排工們拾得,美餐一頓。

    太陽藏到了石山後面,暗紅的余晖如同一條累了的紅鯉翻翻肚皮,又鑽入了沅水的深處,天空變成了深褐色。在暮色中看不清蘿卜灣的面容。對岸黛色的巖山起伏,凝重而沙啞的濤聲在腳下低吟,此刻的沅江顯得格外真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