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旅游讓千年古鎮放異彩
日期:2016/12/14 9:40:27   編輯:古代建築史清晨的仙市,淡淡晨霧彌漫,江邊有老人悠閒漫步,古街上幾多趕早游客自拍留影,街邊耐不住寂寞的古鎮居民下棋対奕喝茶聊天。清新,淡雅,恬靜,悠然,古樸。這是記者隨“新思路新起點——加快兩化進程,建設五個自貢——產業自貢采訪組走進仙市古鎮的第一印象。相對不久前這兒舉辦的“五一”民俗風情節和節假日的濃妝盛況,普通尋常天的仙市古鎮素裝淡抹散發出另一種清新脫俗的美。“濃妝淡抹總相宜”,這是仙市古鎮推進旅游產業煥發的青春,呈現的魅力。
民俗風情旅游節充滿傳統韻味
仙市古鎮民俗風情旅游節是我市今年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內容,經過周密的籌備,仙市古鎮民俗風情旅游節於今年“五一”小長假拉開帷幕,3萬游客湧入古鎮體驗民俗風情。
“吉時已到,起——轎”。仙市古鎮,敲鑼打鼓,唢吶勁吹,身穿狀元紅袍的新郎官滿面春風,頭帶鳳冠身穿霞帔的新娘嬌俏美麗。由媒婆等親友組成的迎親隊伍,高舉寫有“迎親”字樣的喜牌,丫環則陪伴在新娘的大紅花轎旁,在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簇擁下,敲鑼打鼓沿著古街巡游,向拜堂成親處——仙市古鎮“陳家祠”喜慶前行。上香祭天、飲家鄉水、牽紅綢過火盆、跨馬鞍、在拜天地、拜高堂、秤桿挑開紅蓋頭、敬“改口茶”,每個環節都是歡聲不斷笑語連珠。特別是在巡街沿途,不斷有當地居民和游客加入“迎親”隊伍互動,“迎親”隊伍由於游客參與不斷擴大,其火紅熱鬧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
民俗婚慶活動作為沿灘區仙市古鎮第13屆民俗風情旅游節的重頭戲,充滿古鎮民間婚俗韻味的傳統中式婚禮,讓觀光旅游的游客十分感慨: “這火紅的場景、喜慶的場面,傳統的中式婚禮擱在今天其實更時尚,更‘洋盤’!”
除了民俗婚慶活動,仙市古鎮民俗風情旅游節還結合當地各鄉鎮民俗表演、古鎮民俗生產生活體驗及金橋寺廟會活動,整合推出沿灘區了“五一”節期間的旅游文化套餐。
如游客古鎮體驗打鐵、彈棉花、巴葉子煙、喝蓋碗茶等民俗活動,還舉辦了別具一格的農民版畫展和特產展銷,據統計, “五一”小長假期間,仙市古鎮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實現旅游收入260余萬元。
創建4A級景區展現鹽文化底蘊
為推進古鎮旅游產業,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創建4A級景區,近年來仙市古鎮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700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完成了古道街道地面和立面改造工程,新建了一條400米長的景區連接線道路和1個同時能容納120輛車的停車場,擴建了沿灘至仙市7公裡公路,啟動了古鹽運道和上、中、下碼頭,古鎮游客接待服務中心、鹽幫客棧、仙人居休閒中心、2個星級農家樂、1個4A級公廁,以及路標、路牌、綠化、亮化等工程建設正在抓緊進行,建成之後將充分展現古鎮風采的同時,展現別具一格鹽文化底蘊和特色。
仙市鎮開發辦負責人宋本和告訴記者,仙市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5年,全鎮接待游客9.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僅392萬元,之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1年達到接待游客62.4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68萬元。今年上半年加快了推進的力度和速度,到5月底已接待 游客28.8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74萬元。
仙市居民:生活在這裡很幸福
“我很幸福”是仙市鎮正在舉辦的農民版畫展的標題,也是仙市居民臉上洋溢的笑、嘴上哼的小曲、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美好環境的享受等無處不在的體現和寫照。
“推進旅游產業打造仙市歷史文化古鎮當然好,你看嘛,環境多漂亮,空氣多清新,不說城裡頭的人喜歡,我們這些生活在這裡的人也歡喜噻,早上在江邊走走,一天都有精神。”在風雨橋邊散步的一個老人如是說。
“打造古鎮發展旅游好啊,生意好做了,收入當然也增加了。”位於古鎮街上的“釜溪源”酒家老板陳江林言語間掩飾不住的得意。他告訴記者,他的餐館就是做游客的生意,打造特色文化古鎮,發展旅游產業前來的游客多了,生意也就好了,就說5月小長假三天,他營業額上萬元,是往年“五一”的幾倍。他還特別叮囑記者幫反映要加強古鎮餐飲的培育、規范,要有序發展,保護正當經營,不要讓無序競爭敗壞古鎮形象。
“我很幸福”,倍感幸福的小鎮居民和鄰近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感受。由當地農民自發進行的農民版畫展,就是他們用版畫這一民間藝術的形式,表達他們對改革開放、對城鄉統籌、對旅游產業打造的支持,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