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江南古鎮的風俗

江南古鎮的風俗

日期:2016/12/14 10:01: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鎮:周莊、同裡、甪直、南浔、烏鎮、西塘,分別位於我國的浙北蘇南和太湖流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溫暖濕潤的氣候使它們擁有了太多的輝煌過去。“小橋流水”、“親水而棲”的江南文化產生了眾多的風俗習慣,周莊的搖快船,同裡的過三橋,烏鎮的接五路都堪稱其中的代表。
  搖快船:周莊的“搖快船”最早開始於清朝初期。經過數百年的沿襲,這種風俗習慣已成為民間大小喜事的娛樂活動。農民自備船只、服裝、道具、鑼鼓,自娛自樂,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每船備有頭篙,大小橹等各置於船體左右兩側,每船還有十五六名身強力壯的橹手。鑼鼓聲起,船似飛箭出弦,場面壯觀。
  過三橋:同裡人過六十大壽之日必有“過三橋”的風俗。時間一般安排在午後,老爺子在吃完壽面後,由兒孫陪同,相繼經過古鎮裡的“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分別取太平、吉利、長慶之意。每走一橋兒孫還會為老爺子唱出相應的民謠:
  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走。
  接五路:“接五路”其實是烏鎮舊時商家春節過後,初五開市前的民俗活動。時間通常在年初四下午三點開始,先是擺好案桌,一般用三個半八仙桌拼起來。頭桌放果品,二桌放糕點,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等,余下半桌是飯、面等。其中第三桌正席上的酒菜必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
  接五路須由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5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迎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要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伙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南京1月3日電 記者劉麗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