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千年古鎮古跡難尋 政府應重視規劃保護

千年古鎮古跡難尋 政府應重視規劃保護

日期:2016/12/14 9:43:0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奔牛千年古鎮已處於無古可言的狀態。日前,有網友發帖呼吁政府和規劃部門對此加以重視。據了解,該鎮去年已作出古鎮歷史文化開發初步規劃。

  網友:遺跡在消失,呼吁政府保護

  發帖網友李先生今年50歲,奔牛人。他表示,如今奔牛只留存萬緣橋、東街、戲觀弄等一些老建築。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古建築、遺跡都消失得很快,如果政府不重視,今後想保護都沒得保護了,如果現在沒有資金投入進行開發保護,可以先好好保護起來。

  奔牛鎮上的萬緣橋,橫跨在直通運河的孟渎(老孟河)上,橋上鋪滿石板,橋欄上還殘存著兩個栩栩如生的石獅。從橋邊的石牌上可以看出,萬緣橋始建於宋代,清光 緒五年(1879年)重建,已被列為常州市級文保單位。橋的西側是橫街,與橫街相連、緊挨大運河的是東街。橫街、東街兩側都是一層或兩層的老式古建,部分 門窗、樓層都是木質,有的木門頭上方還有雕花。

  66歲的王阿姨住在東街,據她介紹,這邊剩下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有著70年的歷史,以前這裡是 鎮上頂熱鬧的地方,街兩邊都是店鋪,運河邊上還有碼頭。街道以前是青石板路,後來因為通水電開挖,才鋪成了水泥路。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有的老房子被居民 改建成混凝土建築,但是整個街道的格局留存基本完好。

  調查:現貌已不大能看出是個古鎮

  據曾編修奔牛鎮地方志、目前是奔牛鎮歷史文化開發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高平介紹,奔牛被稱為千年古鎮名副其實。奔牛從漢代得名,在古代是水路要沖,隋唐時有奔牛閘,有了閘之後成為商業碼頭,這裡商人聚集、店鋪林立。歷史上,奔牛是武進的幾大重鎮之一。歷史上,明清佳麗陳圓圓就是奔牛人,春秋時期的知音典故就源自奔牛古運河畔伯牙琴渎。而近現代從奔牛走出的名人也很多,比如著名實業家劉國鈞,就是在奔牛白手起家的。

  據高平介紹,目前奔牛鎮保存較好的古建、歷史文化遺跡主要就是萬緣橋、東街、中街、戲觀弄等。從歷史上看,奔牛是千年古鎮,但現實中,從鎮區的形象面貌上確 實看不出是個古鎮。高平表示,去年奔牛鎮就著手進行歷史文化開發規劃,為此鎮政府專門成立了奔牛鎮歷史文化開發規劃領導小組,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初步的概念 性規劃,希望能在一定范圍內再現運河古鎮的風貌。根據初步規劃,考慮打造一線兩區三個節點,即在運河北岸線等地及附近,建成一條全長1.5公裡的古街,建 造奔牛歷史文化展覽館。對於萬緣橋、東街等古建保存較好的地方,做到能修舊如舊。

  政府去年做了初步規劃,說明政府已經在重視這個問題,我也希望政府能繼續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能將奔牛這個千年古鎮利用好、保護好。高平說。

  回應:政府表示會重視古鎮規劃保護

  就網友呼吁政府加以保護千年古鎮一事,奔牛鎮政府一位負責人表示,首先對網友的關注表示感謝,網友來關心這件事情,我們感到很高興。他說,政府目前只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性規劃,基於資金籌措等一系列現實問題的考慮,接下來還有待調研、論證。

  政府肯定會重視這件事情,這位負責人說,2月28日奔牛鎮黨委書記施小平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奔牛將瞄准打造運河古鎮、經濟強鎮、物流重鎮、教育名鎮、文化大鎮的發展目標,將運河古鎮放在首位,充分說明黨委政府已經認識到做好古鎮’文章的重要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