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蘇州評彈博物館有望迎來新藏品

蘇州評彈博物館有望迎來新藏品

日期:2016/12/14 20:14: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國慶節前後,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副館長袁小良馬不停蹄奔波於江浙滬,拜訪恩師及評彈界前輩之家人,令他意外的收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三部長篇彈詞《九龍口》、《三個偵察兵》及《筱丹桂之死》的原始手抄劇本至今仍完好無缺,並有機會入藏評彈博物館。目前,這三個劇本的持有者皆有捐贈意向。此外,評彈藝術家薛小飛、尤惠秋的遺孀,以及龔華聲的家人也答應捐出藝術家的相關物品,以供研究或參觀之用。
     1981年,陳雲在上海發表保存和發展評彈藝術“出人出書走正路”的方針之後,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彈詞長篇書目,《九龍口》、《三個偵察兵》及《筱丹桂之死》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筱丹桂之死》取材於四十年代上海越劇女演員筱丹桂被戲院老板張春帆拐騙並迫害致死的真實事件,由劉敏、周孝秋創作,1984年首演後便引起極大的轟動。周孝秋先生已經去世,劉敏目前仍在上海,不久前,她答應袁小良,會將《筱丹桂之死》 的原始劇本交由評彈博物館保管。
      評彈是一種口頭文學,劇本也就是表演時的腳本,通常秘不示人,因為這才是老藝人的無價之寶,就連教學生的時候,老藝人通常也只是口耳相傳,真正的劇本學生可能永遠都看不到。“所以說,這三種劇本的獲得,對我們博物館來講,將是很重要的收藏。”袁小良告訴記者,其恩師薛小飛的去世給了自己很大的觸動,“這些評彈流派創始人的資料何其珍貴,再不搜集,恐怕就要徹底消失。”因此,他與同事們加快了征集的步伐,並在短時間內與多位評彈前輩或其家人達成意向。
      目前達成捐贈意向的物件除了劇本之外,還包括評彈前輩們曾經在演出中穿過的長衫、用過的三弦及作為道具使用的扇子,此外還包括他們的來往書信、部分名人書畫等。兩年前,袁小良一位浙江粉絲就在去世前,將自己與蔣月泉的47封往來書信交給評彈博物館保管,目前這些信件已逐步整理並發表在《評彈藝術》及《中國曲藝》雜志上。
     館藏是博物館的立館之本,作為目前國內的一家評彈博物館,位於平江路中張家巷的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目前館藏5100多件與評彈相關的文獻資料。博物館館長郭臘梅表示,戲曲類博物館還應該進一步發揮專業博物館的優勢,打造研究級收藏,並為征集到的藏品安排展覽機會。據悉,目前評彈及昆曲博物館正在進行新一輪的修繕,等修繕完工之後,博物館將舉辦一個評彈書畫作品展覽。
       郭臘梅告訴記者,評彈博物館正計劃用十年的時間,全方位征集齊全25位評彈流派創始人及10位評話名家的文獻或實物資料,並於整理之後結集出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