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風水: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

風水: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9:43:21      編輯:古代建築史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起源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
    2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發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明確指出:“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風水理論,正確理解住宅風水與現代居住理念的一致與矛盾,有利於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注居住與自然及環境的整體關系,豐富健康住宅的生態、文化和心理內涵。”
    在日常生活中,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裡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
    古代的陽宅陰宅,不管是官衙與民居,不管是貴族墳與平民墳,大部分都有風水師的一份功勞。所以現代人必須承認,風水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不容诋毀的貢獻。
    風水學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天地為觀察了解  風水法器對象,以人為依歸,以人為服務目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本主義學問。
    真正的中國古代風水學應該是一種古代人類繁衍生息,治國安民等社會活動所形成的生存知識,是一種研究大自然對人類作用的精深學問,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是一種趨吉避凶的術數。是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活動,是一種中國獨有的以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產物,是一種由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所形成的人居環境選擇優化的實用技術,是一種由中國古人的唯物唯心學術混雜而形成的博大學派,是一種科學與玄學相提並論的、精華與糟粕並存的、落後於現代技術的、超越於現代科學的的系統理論,是一種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