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南澳Ⅰ號”第三輪打撈結束 古沉船暫原址保存

“南澳Ⅰ號”第三輪打撈結束 古沉船暫原址保存

日期:2016/12/14 20:18: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負責“南澳Ⅰ號”打撈任務的“南天順”號打撈船20日離開汕頭市南澳縣“三點金”海域,今年6月4日開始的“南澳Ⅰ號”第三輪打撈宣告結束。記者從考古隊采訪了解到,古沉船將暫時原址保存。 

  記者采訪了解到,到目前為止,“南澳Ⅰ號”共出水文物近3萬件。“南澳Ⅰ號”考古隊隊長崔勇告訴記者,今年的考古工作達到了預期目的,文物基本清理完,船的結構也基本確認。
    發掘出的船載貨物中,瓷器最多,其次是陶器、鐵器、銅器、錫器等,還有不少於4門火炮和疑似炮彈的圓型凝結物。崔勇說,不能因船上有火炮就斷定“南澳Ⅰ號”是走私船,也可能是武裝商船。今年在對船尾文物的打撈清理中還發現許多單個的陶罐、陶盆,沒有像其他瓷器一樣成批出現,考古隊員判斷其為船員的生活用品。
    在今年的打撈中,考古隊采取水下焊接的方式,焊接一個巨大鐵罩罩住“南澳Ⅰ號”古船。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沉船,考古隊員這兩天都在加緊船艙加固和鐵罩的“加密”工作。
    崔勇表示,鐵罩的設置不僅提高水下考古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打撈船離開後,也能很好地保護沉船的安全,需要再對沉船進行考古研究時,可隨時將其揭開。
    記者從汕頭邊防支隊雲澳邊防派出所采訪了解到,打撈船離開後,邊防官兵還將繼續堅守,雷達點等監控設施和監控手段都將繼續使用,保衛沉船安全。在過去近2000個日日夜夜裡,邊防官兵沒有一絲松懈,始終“盯”緊這片海域。
    2007年5月,雲澳邊防派出所連續兩天查獲兩宗盜撈海底古瓷器案件,繳獲海底瓷器138件。從此,沉睡海底400多年的“南澳Ⅰ號”“浮出水面”。
    “南澳Ⅰ號”古沉船長27米,寬7.8米,共有25個艙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明代沉船裡艙位最多的,也是中國發現的第一艘滿載“汕頭器”的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