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鎮民俗——打盆 打錢桿 放河燈

古鎮民俗——打盆 打錢桿 放河燈

日期:2016/12/14 10:00:4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打盆
    打盆是一種送菜的方式:把10份左右的菜盛在一個兩米左右長、20厘米左右寬的方形木托盆裡,在不用手扶的情況下,送菜者將盛滿熟菜的木托盆擱在頭上,接著頭頂菜肴送到各席。整個送菜過程,送菜者均不使用手。據了解,很早以前,古鎮辦宴席,由於人多菜品多,上菜的人自然也很多。人多老街窄,上菜的人在桌間穿梭行走不方便,於是,想出了打盆這一上菜方法。
    打盆絕技的民間藝人陳長發說,打盆絕技是中山鎮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送菜方式,已有200多年歷史,通過師傳徒的形式沿襲下來,到他,已經是第9代了。
    》》打錢竿
    打錢竿是中山古鎮的傳統民間樂器。打錢竿在我國南方稱之為錢竿,在北方則稱之為蓮槍。玩此樂器者,在揮舞跳動過程中,用竹槍擊打身體各個部位和地面,稱為打錢竿。竹槍采用本地特有的金竹,柔韌而堅硬,於閏年的三月初三制作而成,長三尺三寸,從兩端向內,按三寸三的比例鋸成3個穿孔,用6段紅綢帶分別串上3個小銅錢置於竹腹內,紅綢緊系住樂竹,結頭外余三寸三長。金竹表面塗漆,繪彩色花紋圖案,至此,便成了非常漂亮的錢竿樂器。打錢竿的人,跳打起來姿態優美,槍身翻飛,響聲不斷,特別是合隊齊打,圍觀者幫腔助唱,更是別有氣勢。
    據古鎮明星茶館主人丁明星介紹,打錢竿,源於兩百年前古鎮宋推婆的故事:當地有一宋姓美婦,雅稱宋推婆,此人風姿綽約,妩媚動人,愛穿紅綢襖,能歌善舞,尤擅長打錢竿。每逢哪家大喜,宋推婆就前去助興,歌聲清脆,唱腔優美,舞姿輕盈,眾圍觀者幫腔助唱,歌聲震天,歌詞有:“扭呀扭燈郎海棠花……”每到極興處,歡騰一片,歌聲、笑聲不絕,聲勢如潮,氣勢如虹,男女老少共樂,其樂無窮。
    》》放河燈
    “錦繡前程龍騰虎躍,輝煌世紀燕舞莺歌”、“龍的傳人強邦富國,春之使者潤土豐年”……昨日,中山古鎮卷洞橋楹聯廣場,眾多游客被廣場上迎風飄揚的春聯吸引,當地本土書法家胡在全、王達政等忙個不停。龍飛鳳舞、揮毫潑墨之間,一副副龍年新春聯送到了游客們手中。為祈求新春祝福,游客們紛紛上前求寫春聯,以帶回家增添節日喜慶。
    晚上,古鎮卷洞橋、半邊街附近河邊流光溢彩,游客們紛紛購買河燈,在老街特設的兩個放燈點放送河燈,祈求家人來年平安、健康、長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