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張衛青:原住民是區域傳統文化的靈魂

張衛青:原住民是區域傳統文化的靈魂

日期:2016/12/14 9:53:27      編輯:古代建築史

    2012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由中國國家旅游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民用航空局共同主辦,於2012年11月15日-1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在會展期間,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青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不希望把古跡保護成一個建築,而是活生生的社區。原住民是區域傳統文化的靈魂,如果沒有原住民,所謂的生活化旅游城市其實是空談。

張衛青:原住民是區域傳統文化的靈魂

(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青)

    記者:張總您好,非常歡迎您接受專訪。周莊一直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也讓大家印象很深刻,在最新的這些形象方面,周莊有哪些新的地方可以說的嗎?

    張衛青:參加國際旅交會是我們每年會做的事情,每年在安排對外推介活動當中的重要運作,我們希望通過國際旅交會,以及一些國內的旅交會,能夠帶給業內的同行一些新的變化。周莊在大家第一印象當中,可能馬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的自然風貌,當然我們在做好的這個基礎上,力求能夠在系統的保護下,能夠完整的展現它的風貌,當然我們更注重的是內部的結構文化,傳統的文化,社區的生活方式,能夠傳承下去。什麼意思?我們不希望把古跡保護成一個建築,而是活生生的社區。所以我們的古鎮可能和中國其他的一些古鎮有差異,大家走進去以後覺得很自然,因為我們整個古鎮當中,雖然只有0.4平方公裡,但是目前還生活著800多原住民,他們每天在古鎮裡面生活和外來的游客交流。他們的生活當然也因旅游業的發展而改變。

    記者:因為現在很多古鎮都在進行整形的工作。周莊在整形發展的這方面有什麼新的突破?

    張衛青:提到旅游轉型,實際上我們主要兩個目的。第一,基於現有的古鎮保護的需要,我們發現僅僅是修善房屋、橋梁,這樣的保護方法不足以使這個古鎮能夠流傳下去;第二,轉型的目的更大的原因是為了今後我們市場的需要。現在的游客到了古鎮也改變了原來旅游的目的,他也不光僅僅是來看古鎮的。我們引導大家來周莊旅游,我們更多感受到我們當地的傳統文化和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於希望大家能夠在這個旅行的過程當中,能夠回憶起自己的點點滴滴,這樣我覺得他在這個古鎮的旅游,就像自己在經歷過一段生活一樣,這是我們需要呈現出來的最終的感受。現在回到這些方向和目的,我們做了一些工作,除了做好我們常規古鎮保護以外,更多的開發了一些帶有文化特性的文化驿站、文化客棧,能夠讓游客腳步慢下來,休閒的、購物的、體驗的這麼一個項目。比如我們打造了一類叫文化驿站的項目。我們把原有的老房子拿出來進行整修以後,我們和周邊的知名藝術家合作,把它做成藝術家的文化沙龍,當然這個文化他們不是封閉的,它是可以和游客、原住民、同行進行互動交流的一個平台,這樣我覺得把更多的文化和原來古老的建築融合到一起,讓不同類型的游客能夠在不同的場合裡面找到屬於自己需要體驗的內容,為了這樣,我們的轉型反而更能夠配合市場。

    記者:我們也了解到之前文化驿站在全球招募女主人這樣的事情,也吸引了非常多的眼球,不知道這一塊是不是在營銷手法上面的一種創新?

    張衛青:這個事件當時推出來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打電話說是不是一個概念的炒作,但實際上不是,只是通過網絡這個手段把這個信息反饋出去,我們只是實實在在做這件事情,就像我剛才介紹的,我們已經打造了幾個,像南湖古城市,像文化工作室等等,這些項目是我們在做的。但是也發現,在真正推行這些項目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還需要借助外力。我們在保護,在引入這些文化元素這方面的工作,我們開展的很順利。但是在如何推行市場,讓更多的游客能夠在這個空間裡面共享,能夠體驗到休閒放松的氛圍,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全球招募這樣的行動,但是更多有這方面想法的業內人士,能夠來共同幫我們一起做這樣的項目。

    記者:周莊一直在我看來對於原住民的發展,一直都是非常關注的,可以說原住民的發展和周莊整個的發展是息息相關。對於原住民的保障,以及積累更多財富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張衛青:我們的做法從1986年開始保護古鎮的規劃出台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說到把原住民遷移出他原來的生活區域,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我們只是想說通過我們古鎮保護的措施,能夠讓原住民原來的居住設施能夠得到改善,能夠讓他樂居在古鎮。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認為原住民的存在與否,實際上延續到了以當地傳統文化能夠得到延續的橋梁,如果你原住民都不在這個區域,你作為的傳統文化要讓游客來感受到傳統文化、體驗到傳統文化,能夠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這是一句空話。我記得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長說過,原住民就是這個區域傳統文化的靈魂,如果沒有原住民,這個所謂的生活化的旅游城市其實是空談。

    記者:很多古鎮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說如何把人能夠留下來,因為古鎮大多數都非常小,可能一兩個小時就逛完了,這也是很多古鎮的當政者他們在思考和追尋的問題,不知道周莊這方面是不是也是比較困擾?

    張衛青:每一個經營單位,都希望游客能夠留下來,因為游客能夠留下來,能夠更大增加它消費的附加值。周莊最早發展的時候,因為它的交通便利成就了目前的發展現狀,但是現在也帶來了一個困惑,就是因為交通太便利,因為我們到蘇州、上海都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很多游客在游完了以後,他可能到蘇州去住、到上海去住,如果把人留下來,我們也花費了一番心思,我想我們在考慮如何讓游客留下來,我們是打造了兩個體系。一個就是古鎮范圍內的體系。古鎮范圍內的體系包括兩個部分,一個就是我如何讓游客留下來,讓他留下來,他住在哪裡,因為我們原來的古鎮,大家都知道,都是老建築,沒有大型的設施,特別是在古鎮區裡面,現在由於這方面的需要,我們正在抓緊的調整,我們也新增了文化的客棧,像真空軒、花間堂等等,這些都是具有很濃郁文化元素的,具有當地建築特色的,而且是在原來的老房子裡面進行精心改造的客棧,這間客棧對於游客選擇在古鎮留下來是非常滿足他們的需要。第二,除了基本的硬件設施之外,我們為了讓游客留下來,打造了一片軟性的服務,像我們在2008年推出了大型的演出,在2005年就推出了夜游周莊的這個項目,目前也正在打造一些適合於游客留下來以後又做的事情,你讓他留下來了,有地方住了,接下來他做什麼?我們正在圍繞這些方面做計劃。
    文化古鎮看周莊,因為他要留下來,不僅僅留在周莊古鎮裡面,我們希望有一個大的體系,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從古鎮到水鄉田園,做全境的旅游,因為游客到了周莊以後,跨入周莊這個界地,就是進入了一個大的旅游區,他可以體驗到田園風光、水鄉風光、古鎮風情等等,它的活動半徑會增大,逗留的時間會延長,所以我想更多這個體系的打造,能夠讓游客留下來,把它作為一個生活化的精致旅游目的地。

    記者:水對於周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在水保護上,周莊肯定也有自己的一些非常獨到的做法,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

    張衛青:人家都說水鄉古鎮,水是靈魂。周莊景區也很榮幸今年被評為全球優秀生態景區,剛剛在北京也獲得全國低碳旅游示范區,這個都是首家的,也是首批。在這裡面,在生態的保護上,就像水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儲備,因為我們周莊38.96平方公裡,古鎮區是4面環湖,中間是一個“井”字形的路,所以我們原來的原住民,他的生活、經營、生產,全部依托於水系。現在古鎮變成旅游區以後,我們在水的保護上,應該說在全國所有的古鎮當中投資力度最大的。因為可能你去過周莊你會發現,在我們周莊古鎮的河道兩旁,都有很多石埠,這個石埠實際上下面就是我們在河底下埋藏的污水管道,整個古鎮0.4幾平方公裡,我們單獨建造了一個污水處理,每天的生活污水全部進入到管道裡,每天的河流裡面的水,我們在晚上都會進行循環的處理,所以我們水一直保持非常好,這是我們已經做好的。包括今年正在提升的,我們圍繞古鎮的公廁改造,這個公廁是一大難題,古鎮很小,沒有辦法排污,我們今年引進了環保設施,通過很科學的現代技術,把廢水經過微生物降解以後,直接變成可以流通到河裡的清水,而且投資也不是很大,又很環保,所以這是我們正在采取的一系列工作。

    記者: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您覺得周莊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首要去改善的?

    張衛青: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堅持的就是保護,因為我記得我們的領導說過,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從保護到發展,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保護,所以我們一切核心都是圍繞保護去做,但是要保護必須有基礎,我們想做成一個文化的保護示范,所以我們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引進更多配套的旅游項目,希望把整個周莊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我們圍繞這些目標和引進的一些項目去做。當然,我覺得這樣的終極目的是把周莊未來能夠打造成完全的,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具有優秀生態環境的高品質旅游體驗的旅游社區。這樣我覺得這是能夠長久保留下來的地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