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臨,牛場壩夜市舞台的大幕徐徐拉開了。也許你已經品嘗過了凱裡最著名的酸湯魚,但是夜市上的各色貴州風味小吃還是會讓你有大飽口福的機會。
一條不過一公裡長的小街,此時路兩旁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小吃攤占據了,燈火通明,香氣四溢。最常見的是煎豆腐和土豆餅,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在鐵算子上煎成金黃色,蘸汁自然是少不了的“折耳根”(即魚腥草)調料。另一邊攤主正在熟練地煎土豆餅,把軟爛的土豆泥攤成小餅,撒上香蔥辣椒,兩只小鏟來回翻轉,很快就煎得金黃焦脆,還沒吃就讓人食指大動了。
炒面
怪噜飯是貴州獨有的一種特色炒飯,原料自然也少不了那味“折耳根”,臘肉和酸菜唱主角,加上其他一些配料,端上來時紅、黃、白、綠,五顏六色,味道更是麻、辣、酸鹹俱全,陪一碟泡酸蘿卜,一碗青菜湯,街頭小鋪的一碗普通炒飯堪比豪華大餐,令人回味無窮。
米粉更是家常便飯,攤子上粉條的種類甚為齊全,粗的細的,白色的黃色的,圓滑的方正的,各式各樣隨你選擇,大鍋裡煮著鹵蛋和豆腐,也是隨你添加。其中最有特色的算是鵝肉粉,據說這也是來自苗家的煲湯秘方,一碗看似普通的清湯滋味卻是異常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頗有滋補功能。
那邊支開德小矮桌上小盤小碟擺得滿滿當當紅、黃、黑、綠煞是好看,細看有胡蘿卜絲、豆芽絲、黃瓜絲、海帶絲、搾菜絲、白蘿卜絲、辣椒等十多樣,原來這就是貴州有名的小吃“絲娃娃”,因其用巴掌大的薄餅卷起各種菜絲,形狀猶如薄包的嬰兒,故此得名。絲娃娃的小吃攤位總是夜市中擺的最漂亮最養眼的一個,小矮凳上一坐,一點一點包起自己的“娃娃”,再澆上特制的調料汁,入口外軟裡脆,酸辣香甜,更難得的是這份逍遙自在。
吃得差不多了,再來碗甜酒湯圓吧,現滾的湯圓雪白齊整地擺放在笸籮裡,新鮮的甜酒釀開鍋了,湯圓軟糯,餡料甜香,酒釀爽口,這道收尾的飯後甜點也是回味無窮。
交通:
位於凱裡大十字新華書店附近,國泰大酒店隔壁。承公交車可至。
旅游TIPS:
一、北京路也有夜市,乘坐公交車可以到達,能吃到各色小吃,也有餐館小炒。
二、夜市一般晚上八點左右最紅火,食物種類很多,每樣少吃一點才能爭取品全。牛場壩夜市早上的時候也有幾家小吃攤子可以吃早點,有糯米飯、卷粉、湯圓等。
三、人多的地方必有美食可尋,白天的牛場壩夜市口烤豆腐攤,電影院門前的老字號卷粉攤,中博好吃街的罐罐香酸湯米粉攤,總是被大批人群包圍著,不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