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眾的當代藝術家——應天齊
日期:2016/12/14 9:54:5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是見過應天齊的人都對他那雙眼睛印象深刻,大而深,憂郁中潛藏著熱情。這位以版畫《西遞村系列》聞名的藝術家,近年來,以一個溫和前衛的形象,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裡開疆拓土。
用他的話說,他一直在找口子
1986年至1994年,應天齊找到了創作中的第一個口子。他在西遞呆了整整8年,他發現了西遞,西遞也成就了他。他的版畫《西遞村系列》不僅獲得了業界認可,還讓他拿了一系列獎項。
但他依舊選擇了告別。告別西遞的他選擇了移居深圳。1999年,在深圳大學教書的應天齊完成了一系列的觀念藝術作品。他的《砸碎黑色——零點行動》、《大剪紙》等行為藝術引起廣泛關注。2008年端午節,他用影像記錄了蕪湖古城拆遷之前的生活場景,並於2009年端午節在拆遷的廢墟播放。這一切都讓他走出了藝術家圈子,成為一個提供話題的公共知識分子。
2010年,他創作的版畫《徽州女人》在保利創下中國版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但他還在前行。
2011年3月12日,在中國美術館的舉辦的“世紀遺痕——應天齊藝術展”專場展中,他在深圳五年間創作的《世紀遺痕》系列綜合材料油畫作品,讓人們再次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應天齊。他將小塊雕刻、爛城牆甚至一大片竹席放入畫作中。他在藝術作品中對現實材料的運用再次挑戰著人們對他的評價,使他在2011年成為當代中國藝術不得不關注的個案。
應天齊對采訪很重視。對他來說,社會的反應、媒體的推動乃至誤讀都是他的“當代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