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台東發掘1600年前遺址

台東發掘1600年前遺址

日期:2016/12/14 18:39:36      編輯:古代建築史

 

虷仔侖遺址保存良好

   台灣南回公路拓寬及截彎取直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不過興建中的金侖高架橋下,一個距今1600年前的虷仔侖遺址卻悄悄出土,台“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郭素秋表示,遺址屬於三和文化,探坑挖掘顯示遺址保存狀況良好,發掘的文物將有助於填補台灣空白的歷史。

    南回工程意外挖出

    郭素秋表示,虷仔侖遺址與11年前出土的舊香蘭遺址,是唯二在台東平原以南發現的靠海史前遺址,挖出的石塊整齊排列,分析是一處中小型聚落。

    “海邊遺址的有趣之處,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現什麼東西!”她說,海邊遺址常常可以發現在那時代突然出現的文物,例如玻璃珠、青銅器等,甚至能發現加工器具,很多都是外來文明所傳入,對於厘清文明來源及進展大有幫助。

    郭素秋是受到“公路總局”的委托,針對金侖地區可能有遺址存在的區域,進行考古探勘,從今年5月開始挖掘13個探坑,最後在預定要興建金侖高架橋3號橋墩處,挖掘出明顯石塊排列的遺址,並有陶片、石器出土,經過鑒定是距今1600年前的三和文化文物。



    三和文化距今1600年

    “2000年前台灣的人類還在打磨石器!”郭素秋說,三和文化屬於金屬器時代,比當時還在打磨石器的文明相比,技術高出許多,且懂得用高溫煉制鐵器、青銅器及玻璃,甚至已經有圖騰出現。

    郭素秋強調,虷仔侖遺址緊鄰太平洋,挖出遺址確實讓許多考古專家感到驚訝,畢竟遺址距海不到100米,一旁還有金侖溪,開闊的區域照理講應該不是建村好選擇。

    陶片、石器填補歷史

    不過從當地居民訪談就能得知,以往海邊是離現今聚落更遠之處,虷仔侖遺址原本距海可能有好幾百米,擁有煉制鐵器技術當然有強大武力,根本不怕外族侵犯,因此開闊的區域建村也不足為懼。郭素秋指出,虷仔侖的出土,也提醒考古工作者,不要以現今地理環境,武斷推論當時人們可能建村的地點。

    她說,台灣有文字記載歷史才400年,400年前的歷史只能從口述歷史一窺究竟,考古挖掘的文物,將能拼湊出這段沒有文字紀錄的歷史。

    尤其三和文化有出土蛇紋飾品及重圈紋,與排灣文化相當類似,另外也保有以石板棺下葬的文化,明顯是受到卑南文化影響,有承先也有啟後,讓許多考古學者也十分好奇,究竟虷仔侖遺址埋藏著多少值得探索的秘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