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建築的色彩——從單調走向富麗而繁華的旅程

古建築的色彩——從單調走向富麗而繁華的旅程

日期:2016/12/15 0:14: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1
 
 
原始建築
中國原始建築為“茅茨土階”,很少人工裝飾,其色彩多為草、木、土建築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質樸。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及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在建築上使用紅土、白土、蚌殼灰等塗料來裝飾和防護,後來又出現石綠、朱砂、赭石等顏料。起初人們多是依據色彩喜好、圖騰象征、風水等。把紅、白、黑、黃顏色塗在建築上。
v
由於階段的產生,統治者把建築物上的色彩賦予了階級內容,在禮記中規定:“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土。”這些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明顯地反映在建築的等級與色彩上。
 
 
 
2
 
 
殷商時期
殷商時期的宮殿,柱子多用紅色,牆為白色,宮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讕的“錦繡被堂”帷幔、壁衣之類的織繡、繪品裝飾,使得統治者的建築高貴、豪華而富麗堂皇。
 
 
 
3
 
 
周代還規定青、紅、黃、白、黑為正色。宮殿、柱牆、台基多塗以紅色。這種以紅為高貴色彩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
 
 
 
4
 
 
春秋戰國
春秋時不僅宮殿建築柱頭,護欄,梁上牆上有彩繪,並已使用朱紅、青、淡綠、黃灰、白、黑等色。
 
 
 
5
 
 
秦代繼承戰國時禮儀,更重視黑色。秦始皇統一後變服色與旗色為黑。“別黑白而定一尊”《史記》,黑色為主色從此開始。
 
 
 
6
 
 
漢代,發展了周代陰陽五行理論,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體。青綠色象征青龍,代表東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黃象征龍,表示中央。這種思想一直延續到清末。漢代除民間一般磚造泥木房的室內比較樸素外,宮殿樓台極為富麗堂皇。天花一般為青綠色調,棟梁為黃、紅、金、藍色調,柱、牆為紅色或大紅色。
 
 
 
7
 
 
漢以後至唐
從漢至唐代,紅色在等級上退居黃色之後。建築木結構外露部分一律用塗朱紅,牆面用百粉,采取赤紅與白色組合方式,紅白襯托,鮮艷悅目,簡潔明快的色感是其特點。
還利用青、紅、白、黑、黃色彩的組合與對比,出現“彤軒紫柱”、“丹墀缥壁”、“綠柱朱榱”眾多變化的建築色彩組合。在構成建築彩畫的圖案上規定:“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彩謂之繡”的理論定義。 
自魏晉南北朝以後,屋頂上琉璃瓦的出現和使用,黃色成為至高無尚的地位。隋唐的宮殿、廟宇、官邸多用紅柱、白牆、梁架施以彩畫,屋頂為灰瓦、黑瓦與彩色琉璃瓦,還出現了“剪邊”屋頂,豐富了屋頂的色彩變化。
盛唐時,佛教影響巨大,競相攀比華貴之風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華,不但用大紅、綠青、黃褐及各層暈染的間色,金銀玉器是必用材料。綠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紅的绀色琉璃瓦開始使用
 
 
 
8
 
 
宋代喜歡清淡高雅,重點表現品位,建築彩作和室內裝飾色調追求穩而單純,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響。這時期,往往將構件進行雕飾,色彩是青綠彩畫,朱金裝修,白石台基,紅牆黃瓦綜合運用。
 
 
 
 
9
 
 
元代室內色彩豐富,裝修彩畫紅、黃、藍、綠等色均有。
宋元以後的宮殿使用白石台基,紅牆、紅柱、門窗,黃、綠色琉璃瓦屋頂、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稜間裝”等彩畫手段,加強了建築物陰影中色彩冷暖的對比,這作法一直影響明清。

 
 
 
10
 
 
明清
明代繼承宋代清淡雅致傳統,色澤濃重明朗,用色於絢麗華貴中見清秀雅境。
清代則走向華麗繁瑣風格,清代油漆彩畫流行,民宅色彩多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調為主,南方多粉牆,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與南方常綠自然環境協調。
明清時代建築色彩等級更加嚴格、分明,琉璃瓦以黃色最高,綠色次之,還有藍、紫、黑、白各色,用途各異。這些多彩的琉璃瓦構成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柔美曲線,與豐富多姿的屋脊、獸吻,構成中國古建最突出最優美的特點。
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築中,很善於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
朱紅色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檐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紅點,使得建築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一些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如北京的故宮、天壇等再加上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下面並襯以一層乃至好幾層雪白的漢白玉台基和欄桿,在華北平原秋高氣爽、萬裡無雲的蔚藍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無比動人的。
當然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與北方的自然環境有關。因為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嚴酷的。在那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鮮明的色彩就為建築物帶來活潑和生趣。基於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築的色彩一方面為封建社會的建築等級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南方終年青綠、四季花開,為了使建築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境相調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牆、灰瓦和栗、黑、墨綠等色的梁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這種色調在比較炎熱的南方的夏天裡使人產生一種清涼感,不像強烈的顏色容易令人煩躁。


(來源:微信號建築與園林藝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