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明清南北鳥籠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區的習俗

明清南北鳥籠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區的習俗

日期:2016/12/14 22:02: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鳥文化包括籠文化,自明,清以來發展很快,清末更是高漲。當時有錢人,有權人養鳥玩籠是講派、講身份,王爺、阿哥都拿它來做禮品。在我國南北文化差別較大,鳥籠的差別也不例外,完全在個人喜愛。北籠以京、津為祖,黃河沿省為輔。南籠較廣,長江各省都有原以竹為材料。

  說說南方籠,南方的籠子就象江南的風景一樣秀美,玲珑。南方盛產竹子,鳥籠子大都用竹子做材料,竹子的品種很多,用於做籠子的也多,也就分出了檔次。由於江南竹子用處很多,做工很講究,能工巧匠也多,江南各地都有精品,可以說是山外有山。

  北方籠的精髓京籠,說起京籠話太多了。首先它是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皇帝、王公貴族各類名人雲集之地有這樣的背景,各地的精華也流入北京,鳥籠這樣的玩物也不例外。四大玩物--花、鳥、魚、蟲的各類極品那該是誰的?明清宮廷都有造辦處,凡是王宮貴族需要的都從各地造辦,那絕對是好中之好供品.
 

  鳥籠一開始是養鳥慢慢的成了一種可觀賞的物品,攀比之風盛行,各地供品紛紛入京,在這當中也有南方的供品,由於南方氣候潮濕,多以竹為材料,到京後受北方氣候的影響,變異太大,不太適應。當時的北方籠主要以籐和木為材料,適合北方氣候,很快就獨樹一幟,工藝不斷提高。現存故宮的金絲籠,是用足金抽絲作成,鑲有名貴寶石,還有镂空象牙籠,五彩景泰藍,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民間也有能工巧匠所做鳥籠供巨商和有錢人享用。

  鳥籠文化是諸多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的是歷史,是生活的一個點,南北籠反映的是南北文化的一個方面,一種象征,一種人文的區別和工藝,就象口音。吃、穿、婚嫁它是反映了不同地區的習俗。一種文化的代表。

  有的文化雖然互相交流但精神永遠取代不了,比方說京戲。全國都有但它永遠都是屬於京文化,鳥籠也如此,不能簡單的講北方的籠南方沒有。南方的籠北方沒有。交流永遠存在,但是根永遠不變。炎黃子孫走到世界任何地方他都是不變的,根永遠在中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